第1章 小镇捕快(1 / 2)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天灾不断,四处战火连绵,百姓民不聊生,然而在这乱世之下,地处东南的渭河县却因为远离战火,难得一方安宁,加上地处水陆交通要道,货运发达,渭河县成为附近一带县城中的佼佼者,显得异常繁荣。

北方流民为逃避战乱也是不断涌入此地,让原本近十余万人口的县城短短三年便激增到五十万以上,各色江湖人士来来往往,也让平日较为安宁的县城案件频发,原本人手就不足的县衙捕快更是捉襟见肘。

风啸天原本打算就在这再普通不过的捕快位子上一直干下去,等攒够银两就娶妻生子,老老实实的过完这一辈子算数。

因为秀才出身的父亲在五年前亡故,家里一时没了顶梁柱,风啸天也是在父亲生前好友,也就是渭河县衙师爷梁叔立的帮扶下才勉强混得了一个捕快的饭碗。

虽然收入不高,但也能勉强度日,加上要照顾母亲和妹妹,所以也是几乎没有任何余钱留存,还经常往松林店买酒赊账,好在都是街坊邻居,加上风啸天平日为人热心正直,所以松林店老板王寺和也不见外,一直将风啸天视作子侄一般,每次前来买酒时都要多装上一些,另外还额外赠送一点下酒小菜。

这一日,风啸天如往常一般来到松林店买酒,因为刚拿到月银,所以准备一次性将上个月的赊账全部清零。

一到店门口,风啸天便大声吆喝道:“阿鲁,还是老样子,给我打五斤醉壶春!另外将上个月的酒钱全部算下!”,因为口袋里鼓囊囊的,所以风啸天说起话来也是腰板挺直了不少。

见风啸天吩咐,阿鲁赶紧跑了过来回应道:“好嘞!天哥,又发月银了?”

风啸天微笑着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对了,另外给我弄只烧鸡,再加两斤卤牛肉!”

阿鲁见风啸天一下要买这么多,担心的问道:“天哥,加上赊账,您的银两够吗?”

见阿鲁这表情,风啸天心里一下子不高兴了,一把将随身佩刀扔到柜台上,大声说道:“你只管算账,不够用它来抵行不行?”,说完不忘指了指捕快佩刀。

见风啸天有点生气,阿鲁也没敢再多言,转身开始打起酒来。这时掌柜的王寺和走了过来,笑眯眯的说道:“啸天,你别吓唬阿鲁啊,这种吃饭的家伙你还是赶紧收起来的好!”

见此情景,风啸天反而不好意思了,赶紧将佩刀拿了下去,尴尬的笑道:“唉,都是开玩笑的啦,哈哈!”

王寺和又朝另一伙计叫道:“再帮啸天多加一只烧鹅和两斤花生米。”

风啸天赶紧劝阻道:“使不得,千万使不得!松林店也是打开门做生意的,都像我这样,这店也没法开下去了。”

王寺和倒是豪爽,一只手将风啸天拦下,另一只手一挥让伙计赶紧去准备,嘴里还不停的说道:“都是小意思,别客气!”

接着王寺和将话题岔开低声道:“啸天,听说了没,李家小姐昨晚溺水死啦!”

闻听此言,风啸天也是非常震惊,李家可是渭河县首屈一指的大富户,家里的生意也是遍布渭河,包括典当、货运、布匹、药材等等,可谓是日进斗金。另外家里光家丁丫鬟就有上百人,李家大小姐平日里如众星拱月一般受到照顾,怎么会突然溺水而亡呢?

想到这里,风啸天问道:“这事倒也蹊跷,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溺水呢?”

王寺和也是显得疑惑万分,惋惜的说道:“谁说不是呢?这么一个如花的姑娘就这样没了。”

接着他又压低声音说道:“听说李家现在乱成一片,李家正妻也就是李姑娘的生母死活不相信女儿溺水,一直吵着要报官,但都被李老爷压了下来。”

风啸天说道:“既然有怀疑,让官府查验一番也不是坏事啊!”

王寺和叹了口气道:“还不是怕家丑外扬,李老爷那么好面子的人,怎么着也不想将事情闹的满城皆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