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早朝(1 / 2)

第二天一大早,崔公公如期而至,候在门外。

这崔公公是早年窦家的一个远亲,在窦家服侍了一辈子,后来随窦太后入了宫,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老者。

表面上是绣衣楼的内务总管,实际上也是窦太后笼络人心的一个中间人,窦太后差他来督促刘钊,可见这削藩得罪人的锅,铁定让皇帝来背了。

刘钊这一个月以来,头一回起了个大早,一旁侍女张罗着穿衣戴冠,年近四十的他,身材有些发福,但是脸型却出奇的瘦弱,一副弱不惊风的样子。

当侍女打开门,一股寒风扑面而来,外面已是白雪皑皑的一片,耀眼的光芒显然刺激了刘钊的双眼,他只是皱了皱眉毛,一脸木鸡的跟随崔公公身后走着。

来到殿前,只见殿上已经站满了文武百官。

王司马王先、丞相窦相、御史大夫窦班位列前排,后面按文武区分,站在两旁,刘钊只看了一眼王司马,王司马见状连忙点头,算是远远地打了个招呼。

在这些臣子里面,王司马算是刘钊最信任的人,他十六岁太学院深造,十八岁参加殿试,就被先皇钦点做了黄书郎,这黄书郎职位不高,但是算是这皇宫之中,服侍皇帝最亲近之人,下官所有奏帖子,都需经黄书郎之手才能到皇帝手中,所以朝廷事无大小,王司马都有涉及,年纪轻轻三十岁就当了丞相。

后来先皇见王先博学多才,人品出众,就有意拜了太傅,让他当了太子刘钊的老师,窦太后见势,马上举荐了窦相当了丞相,先皇执拗不过,也就只好另设大司马,名义上位居三公之首,实际上就是个辅君的虚职。

此刻的王司马已经年近七十,无情的岁月让他的牙齿污秽了,皮肤褶皱了,但是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当他看到刘钊威严地走上大殿之上的时候,他的目光是湿润的,他多么希望刘钊能振臂一挥,整顿三钢,还朝场清明,颂国泰民安。

群臣三呼万岁,刘钊冷若冰霜的坐下。

寒暄省略,窦相直接上奏:“陛下,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而患之,先皇密议削藩,但收效甚微,今群臣启奏,复议削藩之策,望陛下恩准。”

见皇帝面无表情,也不回应,窦相只好干等着,朝廷上鸦雀无声,良久,刘钊才说话:

“准了!”

“皇上,今年春日削藩之策,已广发各郡,但并无回应,可见他们对削藩之策都心怀鬼胎,微臣多次派人游说无果,哪曾想那苏州王琅琊老贼,不仅杀了臣派的税官,还举兵烧了官窑,可谓是罪大恶极!”

“这事不是九月份的事吗?还在提?”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刘钊早已知情。

“微臣以为,这琅琊老贼如若不给予惩戒,只怕这削藩之策就是空中楼阁了!”

“那你们就去打呀,砍了那厮的头——”刘钊气不打一处来,天天复议,没一个干正事的,想到这里,刘钊的声音都高了八个调:“两个月的时间,你们就光看着人家杀你的税官,烧你的官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