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半枚指纹47(1 / 2)

8月1日,星期三。

青谷一号是镇上最早最大的居民区,小区最深处有山有湖。

杨景明的小院挨着周青谷的小院,两个院子楼前是湖,门后是山,地势稍高。山上修的健身步道直接通往湖心亭,湖心亭生出一条路通往普通的居民楼。远远望去,杨周两家的独栋小洋楼在高处俯视着其他的楼房。

但走近后可以看到,周家的院门紧闭,只杨景明家里还保持些许人气。

听带人回来的同事说,他们去的时候,杨景明正在院里喝粥。他带着眼镜,穿着卷起袖子的衬衫,坐在一棵粗壮樟树下的石桌边上,一边吃饭,一边答这年的高考题。这天,他的课被排在上午第一节。

听到来人的目的,杨景明摘了眼睛,问:“能给我几分钟吗?我收拾一下。”

得到准许后,他打了两个电话,一个向学校请假,另一个是“午饭别做了,我有事出门。”

这次“抓人”全程,选了人流最高的早高峰,大摇大摆地开着警车进了镇上、青谷一号,当然,为了不被认为是挑衅,他们没有鸣笛。——要让青谷的人知道他们在查杨景明,但又不能过于高调。

警察把带杨景明上车时,健身步道上晨练的老人停下动作,聚集到一起,不安地看着杨景明,纷纷猜测发生了什么。

“晚点就回来。他真这么说?”赵可颂问。

“对,从头到尾,他特别淡定。”带人回来的同事这么说。

“嚣张。”赵可颂说。

现场的人纠正他:“不是嚣张,单纯是淡定。那个气度,啧啧啧。”

刘万里说:“大惊小怪,人家好歹掌过权,保住矿场、经手升格,哪件不比来警局配合调查事情大?杨景明敢说晚点就回去,说不得就是他背后的大人物早打点好了。”

的确,在杨景明面前前,老刘和小赵连只蚂蚱都算不上。

赵可颂有点虚:“那……那你还大张旗鼓地带他回警局问话?不能我们上门了解情况?明知杨景明这头不会有进展,又会惊动大人物,咱们往后不得吃不了兜着走?”

刘万里恨铁不成钢:“你都要查他了,还怕得罪人?我还就跟你说,要查杨景明,我们上门反而两头不讨好。查金山铜业,有心人不会因为你上门就看不出来,反而觉得你只是做做样子。带他来局里,主要目的不是让杨景明本人怕,而是让怕他的人不怕,让人知道,我们要动真格了。这样,他们才可能站出来提供线索。听懂没有?”

“听懂了。”赵可颂不敢不点头。

怕他的人,老刘说起这几个字来尤其的慢,竟有些咬牙切齿的意思。

这次问询由赵可颂和小林进行,刘万里避嫌。开始前,两人在观察室里看杨景明的资料,和周硼溺水当天杨景明在局里说过的话。

(7月25日)

青谷很多年没发生命案,谁成想呢,遇上的会是周硼。唉,这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了。你们找我来是什么意思,我知道。我在周硼死之前见过他,我有嫌疑。

我跟周硼的关系?

我是看着周硼长大的,胆大心细,有钻研的劲头,可惜了。他刚学化学那会儿,他的同学连元素周期表是什么都没弄明白,他已经能组装出实验器材做书签了——选了7种树,不同生长阶段的41片叶子,最后得到一张满意的脉络书签——我留到今天。真是艺术品!

不好意思,偏题了。人老了,总爱絮叨。

周家的事情不大好说。

周铜?他们兄妹感情不错。哥哥懂事,妹妹乖巧,兄妹俩从小爱往外跑,走街窜巷的。尤其是铜铜,像交际花一样,很讨人喜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