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廷议谲风(六)95(1 / 2)

赵高的计谋很拙劣也较为简单,就是挑起始皇帝对公子扶苏的怀疑和猜忌。然而恰恰正因其拙劣,才会使得始皇帝第一时间并未怀疑到赵高头上。

况且始皇帝还未得知方才小宦擅“闯”廷议的事,所以现在落在赵高身上的视线仅是聚神聆听而已,并未有他意。但赵高因做了亏心事,因此便觉陛下另有其意,硬着头皮说道:

“若是陛下看中,自是家婿之幸。”

赵高低头回忆了一下,自觉并未露出破绽,认为大概是始皇帝有意听听他的回答会与李斯有何不同。因此,赵高大胆地表露出欣喜的神色。

“怎么?”始皇帝故意问道,“阎乐是亲,赵铭就不是亲了?”

“臣以为此事无关亲疏。臣举荐之人得陛下用,臣喜之。臣亲近之人得陛下用,臣亦喜之。此二者于臣皆喜,臣又有何虑?”

赵高继续说道,“不过臣确有忧虑。阎乐为臣婿,近臣,知其虚有其表,内无沟壑。赵铭为臣表亲,远臣,其才闻风而知,实干如何并不得知。二者皆有其长或有其短,全凭陛下作主。”

赵高的真实流露令始皇帝颇为满意,心中也减轻了对其的怀疑。

或许幕后之人并未在朝上。毕竟本次廷议只召品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因此原本能参与廷议的诸多博士们并未在列。

而且,朝中的博士大多来自六国,自遭遇高渐离击筑刺杀之后,始皇帝再也没有单独召见过六国之人,对其忌惮颇深。

不管怎样,始皇帝还是收回了目光,“若是朝中诸位皆似爱卿这般真诚,那该多好啊。”

李斯闻言,眼皮子跳了跳,并未有多表示。同列的冯去疾、冯劫二人也是面不改色,好似始皇帝所言与他们无关。赵高则是低着头,嘴角上扬,自觉已经脱险,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不过蒙毅却站了出来,“臣仍以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应当皆由陛下制之。况且中书谒者令一向以宦充之,未有例外。望陛下三思。”

蒙毅所想除了顾及始皇帝之外,还考虑到宫中为宦者大多为官奴。而皇帝是国家的主人,那官奴便是皇帝的私奴,于是宦臣自然便是皇帝的仆役。那么少府诸事自然便是皇帝的私事,怎么能拿出来说呢。

冯去疾看了看李斯,出列应道:“臣附议。”

李斯心领神会,“臣反对。《大雅·思齐》有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故而君王无家事,君王能齐家便是安天下。”

李斯当然明白冯去疾所想,无非就是想要始皇帝分更多的人事推免权出来,这样无疑便增加了丞相的权力。不过即便失败也无妨,算是与始皇帝明晰了具体的权责,因此冯去疾才会让他独自去开这个口。

“陛下,臣附议。丞,翊也,从从卪从山。山高,奉承之意。相,省视也。丞相原意便为他人之副,周时又作诸侯家臣之首,后武王置丞相以为副,自此家国不分,君王之家臣亦是国之上卿。若是凡事都要遵循旧制,我秦又岂能鲸吞六国,一统天下?”

蒙毅的话自然而然得到了想要讨好赵高的太中大夫的一阵驳斥。

“太中大夫言之有理,臣附议。”

“是极是极,天下岂有亘古不变之理。”

“穷则变,变则强。因循守旧成不了大事。臣亦附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