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呼衍将军31(1 / 2)

旬日之后,来到了秦王政三十五年的最后一个月,九月。扶苏正好在歇息的驿站之内收到了呼衍邪的消息。

据北地郡朐衍县县令所报,两日之前呼衍邪便带着万余族人赶至朐衍县。目前呼衍邪正在县尉亲自看管下沿着老路,即洛水沿岸的河滩赶来,不日便可抵达上郡的阳周县。

扶苏看到这份报告,颇感有趣,于是重新递还给蒙恬,笑着将这一小段重新念了一遍,“‘牛二万一千一百六十六、马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三,羊无算’,这个朐衍县县长甚是有心,倒是认真统计了牛、马的数量,省了我们一番功夫。”

这也难怪人家县令留心,毕竟牛可用于农事,马可用于军事,二者可都是宝贝,岂能轻易怠慢。加之蒙恬早有交代会有匈奴部落来投,所以朐衍县的县长才格外用心。

“不过,这羊的数量为何不也跟着统计一下?”扶苏带着笑容望着蒙恬,“竟这般敷衍,我得好好训斥一下。上将军,你说是不是?”

“嗯?哈哈哈!”蒙恬接过了公子溢出眼角的笑意,他自是晓得呼衍氏匈奴归附,让公子心情大好,在这里故意打趣。据之前呼衍邪的交代,这羊群不下百万,哪怕是在驱赶过程中流窜逃走不少,也岂能轻易地在一时半会儿之间统计明了。

“这县令还真是个妙人。”

扶苏草草评价完朐衍县县长之后,关于朐衍县的种种自然地从身体深处冒出来。朐衍县大致就是今天的宁夏盐池县,是个适合滩羊、杂粮的产区。但是按照农耕文明的一般情况,这属于半耕半牧的地方多半会成尽量全都开垦为耕地。

“上将军,你可知朐衍县情况如何?”

如果不出意料的话,那边的盐生草甸以目前的技术难以开辟为良田。

“朐衍县地舄卤,人民寡,女功不行,仅以盐通北地,其民尚可温饱。”蒙恬的如实道来也渐渐激活了扶苏深处的记忆。

“可是戎盐?”

朐衍县在先秦时期是戎狄居地,所产池盐因此被称为戎盐。

“正是。”

如果扶苏没记错的话,历史上,朐衍县有大小盐湖二十多处,比较有名的有惠安堡盐池、滥泥池、苟池、北大池等七八处。

“产盐如何?”

“去岁产盐不过三十石。”

“这么少?”

扶苏皱眉,旋即恍然,目前秦朝的制盐工艺大概是《世本作篇》中“夙沙氏煮海为盐”的工艺改良版,并不是直接煮海盐,而是通过地下卤水里提炼出海盐,算是煮盐法的早期版本。

不过扶苏并不打算将晒盐法工艺提前暴露出来。首先,虽然商鞅将盐铁收为官营,但没有像汉武帝那般盐铁专营,朝廷直接就能从盐铁上获得巨大的利润。而且,因为秦朝极度抑商,反而却导致了走私横行,这倒是跟明朝的禁海政策所导致的结果相似。若是自己早早透露晒盐法,同样也会富了这些不尊秦的六国走私商,变相的资了敌。

“朐衍县盐池卤水品质一般,所需工艺繁复,故产量较少。”

蒙恬也是感到无奈,向公子诉说着自己曾经为此的“徒劳”努力,“臣也只能勉力将朐衍维持在万户左右。”

先天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也曾建议朐衍县的县长参考、学习姜公治齐,鼓励女功,靠海捕鱼。不过朐衍县条件摆在这儿,毗邻草原,被边墙围了之后,放牧的牧区也受到了限制,根本无法复制齐国的致富之路。

“上将军也是为朐衍县耗费了不少心力啊。”

扶苏换了个姿势,跽坐久了之后腿脚有些不适,于是索性起身,在堂中踱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