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退避三舍116(1 / 2)

见赵寿已经有了决断,扶苏稍微了解了一下他的意图之后便不再多问,将此事全权交由郡守处置。这种信任让赵寿颇为感动,扶苏也在秉心处事中潜移默化地收拢了这位老臣的心。

这时候的扶苏在想另一个问题,既然阳周之变的幕后之人已经可以确定是肤施豪强,那现在是否可以跟他们摊牌了。

扶苏思量了片刻,总觉得其中还有关节未曾通晓,于是目光不觉地朝蒙恬、赵寿二人投去,将心中的疑惑提了出来,“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胜兵常在无形。眼下贼人既明兵形,又明图谋,岂不是唯恐不败吗?不知蒙公、赵伯可有赐教?”

闻言,蒙恬觉得是公子多虑了,“阳周日报之事,除非公子明言,臣与郡守无从可知,可见此事之秘。依司马县长之智,又岂会让他人所知,故此公子才险胜半子,料敌在先。其次,县丞、县尉二人身在贼营,心在秦,以书信诈劝郡守,使我等闻之,得以反间贼人。

贼人天时不和、人和不行,未战便已先输其二,岂有不败之理啊?臣以为公子多虑了。”

其实阳周日报之事蒙恬是知道的,当时公子给司马逪嘱咐的时候,他就在一旁。这里说不知道是为了顾及郡守,彰显公子一视同仁之心,不让其有所顾虑。

“蒙公所言不无道理,可臣觉得公子所忧亦不无道理。”蒙恬的话音刚刚落下,赵寿抚着长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开篇明要,“上郡归秦百余年矣,起初二三十年还有豪强子弟出任朝中或地方要职,之后逐年减少,到如今竟无一人出仕!为何?秦王欲使其自亡矣。

公子出梯田之策,惠及黔首,可使佃农归田,其利在国在民,却不在豪强。陛下开田之令又意在褫夺其田宅,加速其消亡。豪强已知人为刀俎,己为鱼肉,岂会不动弹?

可豪强也不敢大动干戈,若是触怒君上,还能争得一时之快吗?臣以为不能。故而贼人所为势大而威小。”

扶苏颔首,认可了赵寿所言,旋即问道:“依赵伯所看,我是否应当主动出击?”既然豪强所为不过是想在谈判桌上增加相当份量筹码,何不现在就主动出击。

“万万不可!”

赵寿闻言急忙劝阻,“公子这是要陷铭儿于死地吗?”

郡守的这声倒是提醒了扶苏,看来幕后之人真是把自己算得死死的。豪强怎不知一旦自己选择用强,其结果跟始皇帝亲自下场也是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是执行者是自己,是仁慈的自己。

既然自己仁慈,那么自己定会顾及站在自己这边的郡守独子的性命,毕竟这是自己的班底,以后还有用得着的地方,若是害死了他的独子,岂不是徒增二人隔阂?哪怕自己以后待赵寿再好,也难消磨这段间隙。

况且除却赵寿,阳周县的司马逪、宰田等人都是自己需要依仗能人,自己也不能轻易舍弃他们。

看来自己或许只能跟豪强们在他们制定的规则上玩游戏,这让扶苏很是不满,不过扶苏并没有把不满显示在言语上,反而表示了歉意,随后温言问道:“莫非我只能静待其变了吗?不知赵伯可有良策?”

赵寿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了公子不好作出更好的决断,而自己确实又无更好的对策,于是主动伏跪在地祈罪,希冀能靠公子的怪罪减轻一点心里负罪感,“臣着实有罪,请公子责罚。”

“雍巫,快扶赵伯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