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解寒出马(1 / 2)

审讯告一段落,警员来给潘珩沅递上一杯水,把叶连胜带去拘留室。

潘珩沅来到走廊,辖区警局的警长正薅着解寒在一旁嘀咕着什么,看见她赶忙迎上来。

“潘警司,”警长立正敬礼,这是个地中海发型的小老头,“师处长有安排借调文书下发给我们,解寒就供随意差遣,不用客气。”说完得意地拍了拍解寒,又补充道:“解寒可是我们这个小警局的顶梁柱,我们所在这一片的方方面面、人情世故找他准没错。”

潘珩沅刚结束完审讯,没什么寒暄的心情。这件事一言前面有和她交代过,她清楚地对两人点了点头。“准备好就来找我。”她对解寒说,随即移步去找沃夫冈。

解寒赔着笑,目送潘珩沅离开,然后抬手把刚要溜走的警长一把薅住、继续两人刚才的话题。“头儿,我再有半年不过督察考试可就得退回原级别了。内部遴选到咱们这里可就我这一棵独苗,现在来这么一手,我还要不要进步了?”

解寒的见习督察,如果通过考核转正为督察,会被调到更高一层的警务分区就职。至于后续能否能进一步到警务大区、警务处,就看个人能力和造化了。

“寒老弟啊,事情已经这样了,也没什么好和我争的。”见解寒还想说什么,老警长一把按住他的手,“你看我都快退休了,这个时候不能出错。你还年轻,还有很多可能性。”说到可能性三个字时,语气尤其加重。

道理解寒当然懂,他只是诈唬一下。解寒和老警长搭档多年,打心底里知晓对方不会坑害自己。督察当不成,大不了原地接班他这位老哥哥。解寒没上过大学,高考后在远南都护府当了六年兵、退伍后又复原做了警员,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比他不少当年的战友强太多了。

而现在那句‘可能性’让解寒听出些弦外之音,可又咂摸不出其中滋味。

不管怎么说,IPID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行吧,我知道了。”

半小时后,乘地铁1615线,解寒从辖区警局出发前往宝门廊——位置靠近市中心商业区,是马来商会注册的所在地。

听潘警司的意思,目前港口码头走私案、入室纵火案已经在并行侦查。而叶连胜供出他做走私贩私的幕后是马来商会在操纵,需要先探探底。

马来商会早在1980年就通过第三方代理人在星洲注册,财务账户是境外账户,缉税署暂时无法掌握持有人的信息。根据叶连胜的交代,马来商会的会长叫做“李家骆”;再加上注册登记的最新地址,构成目前掌握的基本情况,其他内容还在排查当中。

解寒此时已经换去警服,穿着白T恤、牛仔裤、运动鞋,外套一件洗到发旧的棒球衫;缩在没人的角落悄悄翻着前面对叶连胜的审讯笔录。“好家伙,这哥们儿都三十六岁了。”解寒嘴里不出声地嘀咕着,“别看长得丑,真不显老,瞅着和我差不多年纪似的。”

他又不安地想到,又会不会是自己缺乏保养,二十八岁就老得和人家三十六岁的大叔差不多。想到这里,解寒对着对面黑乎乎的车窗反射出的影像打量自己,变换角度、挤眉弄眼;坐在对面的人沉默地往旁边动了动位置。

没过多久,车窗外骤然变亮,阳光穿透玻璃让解寒的注意力从他乏善可陈的外表拉回。车厢外、高架桥下方是同样在阳光照耀下而变得波光粼粼的一片水域,梧桐河、清远河、夹蓝河三条水源汇聚在此;向前绵延一段,转弯后很快会再与星洲河合流入海。两条河道的夹角就是宝门廊、与前面的滨海湾构成星洲的门户。他这次的目的地就要到了。

马来商会的办事处地址在宝门廊的星海大道5号——道尔夫大厦31层。

解寒两手插兜,把低头通过自动旋转门、径直向一旁的电梯走去。大厅里一个青年门童紧跑几步将解寒拦下:“先生您好,有预约吗?”

“噢,有,我预约的31层。”解寒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含糊地敷衍着回答。

“先生,有预约需要向前台登记。”门童坚持拦下解寒。

解寒还保持着插兜的姿势,右臂向外带动打开身右侧的衣襟、露出别在外套内衬的警徽。

“啊…这,先生、警官,请稍等,我去请大楼经理来。”

见门童回头跑开,解寒并未等待,而是转身进入电梯、找到31层的按钮按了一下,又对着电梯监控亮了亮自己的警徽,然后靠在电梯内壁等着。

没让他等多久,电梯缓缓加速向上,到达31层。

电梯门打开,大楼经理已经在外面等候。

解寒这时候才出示证件,说出姓名、职级和所属辖区,最后表明来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