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当差27(1 / 2)

朱雄英随意的的翻看了几个题本,没甚意思:

大明朝是没有奏折的,奏折这个词还是清朝康熙皇帝发明的,而洪武朝给皇帝写工作报告,基本可以分为三种:

题本,奏本,军报,密奏或者密疏。

题本是公事,比方各地的税收、徭役,刑律,督察院的弹劾,户部的拨款、吏部的升迁名单等等。

而奏本一般奏的是私事,比方说有的官员上奏本:皇上您吃了吗?城头的羊下水味道真是不错,皇上您可以尝尝!皇上您睡的好吗?臣昨儿个可是失眠了,昨儿个上城外踏青,可把臣热坏了!不过臣做了首小诗,请皇上鉴赏等等。

不过都知道老爷子忙的脚打后脑勺,洪武朝还没这等头铁的敢和老爷子逗闷子的奏本。

而密奏现在基本就是老爷子的锦衣卫上的折子,记录了大大小小官员的私事,边疆情况,各个地方上的民情等等,不过这些折子不是通过通政司转交宫里。

老爷子自己有门路,具体的密奏朱雄英还从来没见过。

而军报跟其他的就更不一样了,是朝廷领兵出征的大将给朱元璋提交的属于项目报告。

内容是这几个里边最简单的:某日,某地,胜败,缴获,请示。

又伸着脖子看老爷子手里的折子,还是那个河南布政使征徭役的事儿。

朱雄英摇了摇头:这个布政使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最多挨顿训。

实际上也不能说河南布政使错了,只是少了点儿变通,顺便让人揪住了辫子:自从洪武十四年实行老爷子发明的里甲制开始,就没有规定一家多少人免于徭役,只是鳏寡孤独的人不需服徭役。

实际上这种徭役制度是有问题的,甚至大明的整个赋役制度都是有问题的:坑了百姓,弱了国家,壮大了士绅阶级。

圣君在位,国力强盛不会出一点的毛病,可一旦国力下降衰败,再碰上天灾人祸,活不下去的百姓就会比比皆是,民变四起。

事实上大明也是如此过来的,自明中期以后,实际上前中期,英宗时期就开始有了不同规模的民变。

而这个时候,国力强盛,镇压民变之后,整个帝国的伤口很容易愈合,可土地兼并的问题不解决,只会在这个程度上更加的恶化,到最后让满清幸运的摘了桃子。

“不过,这一辈子既然我来了,那就一定不会让灾难重演”

想到这,朱雄英小心翼翼的看了眼朱元璋,鼓起勇气的说道:“皇爷爷,您难道没感觉咱们大明的赋役有问题吗?”

“什么问题?”朱元璋诧异的抬头,瞟了眼朱雄英,嘴里还嚼着东西,含糊不清的说道。

“嗯...”朱雄英想了想,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有好多!孙儿不知道从哪说起!”

“嘿!”朱元璋笑骂,倒是没太生气:“你小子还真敢开牙!”

“放肆!”朱标也是脸一板,喝到:

“不知天高地厚,肆意批驳君父,孤看你是又欠揍了!”

朱雄英悄悄的看了眼朱标,又赶紧低下头,声音特别小的嘟囔:“我就是想说说看法,怎么就批驳了?”

“再说了,我这是君父吗?打我这辈儿论得叫君爷!”

“君父?想让我回头管你叫大哥?”

声音很小,但是朱标听力非常好,勃然大怒,当即就站起了身子:

“你说什么?”

“你小子最近是有些不太像话啦!”朱元璋这会儿也是满脸的啼笑皆非:

“给咱好好说话,要不这回你爹再揍你,咱可不管了啊!”

朱雄英吐了吐舌头,简单沉思了一下:

“就比如刚才皇爷爷说的徭役!在孙儿看来,徭役的根本就是百姓把自己的劳动卖给国家”

“而国家通过百姓的劳动去修建城池,河堤,甚至充当大军后勤,而我大明以兴修水利为最!”

“实际上来讲,这大部分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因为不论是国家通过百姓建设的河堤也好、城池也罢,结果最终都回馈给了百姓,使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

可能跟小时候的遭遇有关,朱元璋像个水德星君一样,就喜欢修河!

到现在洪武十五年,大明目前在全国总共开了塘堰近三万多处,疏通河流大约三千多条,几十年的时间,老爷子修的河堤,已经超过了前朝南北宋三百多年所修的河堤了。

朱雄英也绝口不提老爷子修建宫殿和帝陵还有营建中都凤阳而征发的徭役,因为说那没有用,甚至到时候他自己也得建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