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新的发现32(1 / 2)

怀恩在信中言明了他最近的所见所闻,并在信中提到了一个很特殊的工具————水转大纺车。

水转大纺车?

朱见济在看到这个字眼后颇为惊讶。

人们都认为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因为它导致生产力的显著提升,为纺织业的机械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但,这个水转大纺车却是个堪比珍妮机的存在。甚至有人将其认为是中国错失的工业革命起点。这种水转大纺车是南宋时期发明的一种以水力为原动力的纺织工具,此时这种水纺机已经具备了马克思所说的“发达的机器”所必备的三个部分:

发动机(水轮)、传动机构、工具机。

王祯在《农书》里记载了这种“水转大纺车”,有32个纺锤,每车日产量100斤,比英国的珍妮纺织机刚开始的8个纱锭效率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可以说,这种机器无疑是一个很完美的存在了。

但………………

朱见济暗了暗神色。

水转大纺车锭数虽然有达32锭的,但主要是用来进行麻缕加拈。虽然每天可纺纱100余斤,但纺的纱也是麻纱。元明以后,棉花逐渐推广,麻纱需要量下降,大纺车纺麻因之日渐减少。棉花纤维短,拉力小、水转大纺车不适用于纺棉纱,故未被推广使用。

这也就是现如今水转大纺车逐渐失传的原因。

朱见济可惜的摇了摇头,感叹着这样一台好机器,却因为纺不了棉花而被遗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真是可惜。

一旁的郑平看见太子突然叹气,还以为是怀恩在信中写了什么惹得殿下不悦,正想要开口,却看见太子像是想到了什么,瞪大了眼睛。

那双眼睛里,此刻闪烁着欣喜若狂的光芒。

他想起来了!英国的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

珍妮机发明后大受欢迎,但随即,人们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珍妮机吐出的纱线虽很均匀,但不结实。

显然,珍妮纺纱机需要改进。

而后来阿克莱特发明的水力纺纱机,却解决了珍妮机纺出的纱不结实的问题,且纺纱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与中国的水转大纺车很像。甚至有历史学家曾言,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改装于怀恩信上所描述的这种水力大纺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