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巡边39(1 / 2)

袁肃手指在舆图上指着宁远、广宁中卫、后卫的三个位置说道:“这三个地方,某到过后卫和宁远,这两处地形起伏西高东低,适合作为据点把守。”

“若是能拿到中卫,这三处地方就如同一把利箭一样插入辽西腹地,对于恢复国土之事大有裨益。”

孙恺阳对着舆图看了又看,摇了摇头:“这两处的位置,距离广宁、辽阳都有点太近了,敌人若是疾奔而来,我军反应不过来,再一次三地尽失,朝中承受不起。”

“大人明鉴,这几处地方守住了,榆关方能稳固,若是将视线只聚焦在榆关,布局未免太局限了。”袁肃此话虽有些不甚恭敬,说得却是事实。

“将展现延伸到关外确实是将榆关守好的关键,但这个地理优势的关键还得建立在军士战力、粮草供应、士气军心共振上。不是一个简单的念头就要将将士的性命往关外送。”

孙恺阳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视野也不同,想得也更偏全局。

袁肃听完这段话,知道自己在军事防御上远不如孙恺阳,只拱手行礼道:“大人,如此一来,不如先稳后动。”

“哦?”孙恺阳来了兴致,眸中带着笑意看向他:“详细说说说。”

“如今朝中都在盯着榆关的一点风雨,不如先将局势稳定下来,让一切从无序变为有序,按照军中的时令安排来屯田,操练,先将军事实力提升到合格水平,如此一来,才拥有一战之力。”

“嗯,不错,然后呢?”孙恺阳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袁肃一边为他续茶,一边继续说道:

“有了一定的实力,才能让军士有信心出关去建造据点,游击作战。”

袁肃的想法算是比较贴合实际的了,孙恺阳满意地点了点头。

“明日,老夫打算出关巡边,既然你出过关口,便与老夫一道吧。”

这可是个既有面子又是个实际利益的事情,这一趟孙大人回京以后是直面面圣的,只要他的表现别太拉垮,往后的官途平步青云说不上,但起码是不会有太多阻碍的。

袁肃想到这里,深深作揖。

孙恺阳挥了挥手,让他回去休息了。

第二日的巡边是早就定下来了的,但定下来的时候可没说要出关去巡边,所以当孙恺阳要求开关口出关时候,王晋脸都绿了。

“孙大人,现在敌人还在辽西各地流窜,此番出关还不算安全,不如就在榆关到蓟州的沿途各个关口处巡边......”

“辽西、辽东,都是我大明的土地,如今惨遭战火,百姓家园十不存一,更有流民被迫走入深山谋求一条活路,某不过是到这些地方亲眼看看,如此都不敢?”

王晋被说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可就算如此,如果孙恺阳在关外有点什么事情,他是无论如何扛不住朝中的问责的。

“还望大人三思啊!”王晋无法,只能不断重复这句话,孙恺阳被他这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震惊当场。

怎么都说是进士出身,怎么行事如此不讲究?

“从榆关到宁远,快马尚且需要大半日,这一队出行,恐怕需要两日,从宁远再到广宁后卫、中卫,这一路上恐怕要耽搁半个月的时间。辽地的探子定然会闻风而动,现在确实不是出关巡边的好时机。”

孙恺阳抚摸着胡须,他看向营地大门,指了指北边继续说道:

“依你之言,某当如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