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流民36(1 / 2)

“深更半夜,杨侠士打算将乡亲们带到什么地方?”王晋抬眼粗略算了一下,在山林间的人超过数百。

杨澍站直了腰,回道:“此处虽然适合躲藏,可在西北处还有数万百姓......”

“数万?”袁肃被这个数字惊讶到了。

“对,小雁山这边大约有两万百姓,大雁山那边约有六万,这段时间有不少百姓闻讯前来投奔的,大小雁山约有十万人。”

王晋抚摸了一下胡须,十万人,这要是在关外出个好歹,其他的别说,效仿一下陈胜吴广,自己的事情会又多一件。

后金还没打回老家,辽地还没收复。

要是这时候还有内乱,如此乱象,怕是民心不稳啊。

“十万人在关外,如何自给自足?”袁肃关心地问道。

“现在基本是百姓自己带的口粮,互相支撑着渡过这段时日,现下正值春耕时节,百姓们已经准备下山来耕种了,只要到秋收,就好了。”说起这个问题,杨澍也有些发愁。

现在大小雁山的百姓越来越多,粮食能否支撑到秋收尚未可知。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他相信一定可以找到解决方法的,

“大人!”袁肃看向王晋,侧身过去悄声说道:“关外百姓如此多,不如让他们来开春耕,向朝中征发一批种子,百姓们帮忙耕种,秋收时候再分成?”

王晋点点头,他看向杨澍:“大小雁山的百姓暂时靠杨侠士帮忙安置了,某会将这里的情况上奏,百姓可愿意入关?”

杨澍摇了摇头:“现在还留在关外的,都已断了入关的念头。入关或许能够苟延残喘下去,可是对他们来说,这一片土地才是他们的归宿,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别说进关内了,就连离开村子都不愿意。”

杨澍说的实在中肯,和袁肃之前出关看到的情况一样,袁肃期盼地看向王晋,希望王晋可以考虑自己的建议。

招募辽人入伍,给老百姓申请种子,解决他们眼下的问题。

几人在山脚谈到天微亮才停下,杨澍让人将百姓带去小雁山,自己带着人随王晋一行人巡视宁远。

天亮以后才看得清,宁远城的城墙基本被破坏掉了,城墙上除了有洞,还有不少被破坏的土垛,诉说着宁远经历过一场猛烈的破坏。

几人好不容易登上城楼,王晋朝北望去,一片平原尽收眼底,天色逐渐亮了起来,太阳从东边升起,光线洒落在这片土地上。

“据此守榆关,山海安也。”袁肃大言不惭,王晋面上点了点头,心里却认为此事暂时不可为,需要先把榆关的防御做好再谈其他。

在朝中对榆关的防守有信心以前,他不想节外生枝。

几人穿过城中,到了西城门,从西城门望去就是昨天的山丘。

“从山那边遥望,可以看到西城门的情况,这段时间百姓就是靠这样的瞭望来躲过敌人的扫荡。”杨澍指向山丘那边,王晋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山顶往城中瞭望,除了看到西城门的情况,应当还能看到官道的情况。

据山而守,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至于东城门,再往外走,就是觉华岛了。

祖复宇看向岛的方向,现在天色刚大亮,海上的浓雾散去,远远地能够看到觉华岛的轮廓。

“大人,那便是觉华岛。”祖复宇将岛屿的位置指给王晋看。

王晋面上没有什么变化,一旁的袁肃眼睛都亮了,如果死守宁远,又有觉华岛的物资作为补充,敌人想要攻下宁远都要头疼好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