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夜谈和巨响(1 / 2)

风吹动了东门码头的尘埃,让工人们不得不捂住鼻子继续搬运货物。

于是风继续吹,吹向了锦官城,吹到了益州知州府衙中,只不过风到这里时,已尽显颓势。

府衙之中,各类公职人员在庭院长廊中穿梭,将手中的公文拿到指定的人员手中,而在府衙中的房间里,一个穿着交领短衣,下配一条长裤的人,正在挥舞着手里的毛笔,在黄花梨木的桌子上练字,官靴左右一边一只,零乱的倒在地上,外面的官员长袍,早就随和头冠一起被随意的扔在旁边的椅子上。

而就在此人挥笔如雨的时候,门口进来一位身穿布衣的男子,看到男子在练字,也不打扰,而是随意将凳子上的长袍和头冠扔到另一张椅子上,然后便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

等到站着的男子写完一幅字,准备放下手中毛笔时,调侃的说道:“真就是上官动动嘴,下官跑断腿,下面人都忙的热火连天,你倒是找了个地方,练字静心避暑。”

练字之人正是益州知州安志宁,而坐在椅子上的人,则是安志宁的谋士——司马鸿云,也是安志宁年少时的好友,自从来外放益州之后,小事他基本可以做决定,大事他出谋划策安志宁拿决定,可以说很多时候司马鸿云更像是益州的知州,而安志宁只是名义上的。

面对好友的调侃,安志宁早已习惯,而是将纸张拿起来端详一番,开口问道:“鸿云,你觉得这幅字写的怎么样?”

司马鸿云随意瞟了一眼,“写的还马马虎虎,但是和书院里的先生,那肯定是不能比的。”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司马鸿云继续问道:“你这是准备把这幅字当做礼物送出去?”

“知我者鸿云也。”

说罢,还认真的端详起来,越看越满意。

看到自己上司这副模样,司马鸿云开口问道:“怎么?长安来的人你提前知道了?”

“长安来人是谁,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大概能猜到一二,”一边说安志宁把手里的纸张放好,继续说道:“来人大概也是书院里的人,说不定我们都认识。”

司马鸿云疑惑的开口:“我们都认识?”

随后将长安里面的人盘算了一下,再想到安志宁嘴里说道大概是书院里的人,那司徒鸿云能猜出是哪一位了。

等司徒鸿云思索完,只听见安志宁说:“让他们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样?”

安志宁说的事情,司徒鸿云自然知道是什么,前几天从长安传过来一封信,具体内容是什么司徒鸿云不太清楚,但是鉴于看完信之后,安志宁让自己彻查锦官城里的楚国谍子,同时让给益州内各个府城都下达了命令,司徒鸿云猜出来一个大概。

毕竟这样的安排,明显是长安那边得知了,楚国的人准备在益州内筹划些什么。

也不知道楚国如今的为君者,为什么会迷信那一条谶言“欲灭西宋,先乱益州”。

益州俗称天府之国,自古是天下粮仓之一,西宋开国就是因为“据益州、拥长安”而有了如今天下三分的局面。

从根子上来说,若是动乱益州,西宋确实有灭国之危,之前兴隆和承平交接那一年,就是因为动乱了益州,差点让南楚长驱直入,将西宋变为历史。

也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如今南楚的当权者很相信这句谶言,当然还有另一句,也就是坚信这两句谶言,所以如今的局面,是南楚以一国之力,压着北面的西宋和北齐,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场景。

甚至在历史上都没有这样的情况,让人不得不怀疑,那两句谶言是否一语中的,若是如此,他们这些人加上朝堂上的人,都在做什么,无用功吗?

拉回思绪,司徒鸿云回答道:“暂时还没有什么发现,止戈院和衙门捕快都让他们提高了警惕,各府也下达了文书,然后逐一传达到各县。”

听完司马鸿云的话,安志宁没有说什么,毕竟如今只是有可能,而且楚国谍子在暗处,他们只能防患于未然,但是如今的益州,可不是当年的益州。

当年整个宋国都承平已久,加上朝堂上的人,都把重心放在了北面,导致当时的南楚钻了空子,不然也不至于闹出当年的事情,而且当年锦官城内也有内应,虽然被提前发现了,但是也对整个益州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毕竟是锦官城的五大家族之一参与其中,拔出萝卜带出泥,相当于整个益州官场大地震,来来回回清洗了三四回才有所停歇,但是后面一直都是内紧外松,对于在益州境内任职的官员,在锦衣卫都有详细案底,就是怕再来一次益州动乱,如今的宋国可是禁不起伤筋动骨了。

在北方,左匈奴依旧是虎视眈眈,若是看到宋国伤筋动骨,那么这群草原蛮子可是不介意趁虚而入,然后在宋国身上狠狠的咬下来几块肉,边防大患,不知道朝廷的人有没有想好如何应对。

突然,一阵风吹过,安志宁看着窗外被太阳映照的树叶,一阵风过,就开始左右摇晃起来,其中一些枯黄的树叶,不受其力,被风吹起在空中四处飘荡,最终缓缓掉落在池塘里,一尾鱼游过,枯黄的树叶便沉入池底,涟漪过后再也找不到它残留的踪迹。

司马鸿云顺着安志宁的视线望去,看着屋外的池塘和飘落的树叶,不由的喃喃道:“起风了啊。”

不知不觉已来到傍晚,锦官城知州府衙后院的亭子中,安志宁站着眺望天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而在安志宁背后,是一张四四方方的八仙桌。

如今桌子上摆放着果盘,还有一些饭前小吃,明显是在等什么人。

不久之后安志宁身后传来脚步声,转过身就看到下人带着两个人朝这边赶来,于是安志宁连忙迎上去。

见到自家老爷亲自上前迎接,下人赶紧开口:“老爷,客人已带到,走的是后门没人看到。”

听闻下人的话,安志宁点头表示知道了,随后挥手示意下人退去。

见到下人低着头远去不见身影,安志宁开口说:“鉴平,别来无恙。”

来人也开口说道:“雨亭,自长安一别,多年不见近来可好。”

安志宁回答道:“俗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在这天府之国还是很潇洒的。”

待到三人都落座之后,安志宁朝不远处示意了一下,于是热菜陆陆续续的开始上桌。

安志宁看着跟柏文云一起来的人,开口问道:“鉴平旁边这位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