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机床研发立项商讨45(2 / 2)

想到这些姜辰心里有有些压抑。

或许,多一个可以出口的产品,粮食的出口就会少一点吧。

这一点他没有把握,因为粮食出口的主要原因是卫星放得太高,亩产几万斤,十几万斤,想想都吓人。

粮食吃不完,根本吃不完,不卖干啥。

但能少出口一点,算一点。

姜辰本以为说完这些,杨为民和陶源会开心的答应。

但等到姜辰说完,却发现二人的脸色,异常的凝重。

半晌之后,杨为民才道:“小姜,你是不是想走?”

姜辰一愣:“走?往哪走?我没想过啊!”

杨为民稍微松了口气:“你知道的,轧钢厂是材料加工企业,不是制造企业。你想要立项的研制机床,根本不在轧钢厂的业务范围内。”

“而且,我们也不具备研制和生产的能力,不管是人还是物。”

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两人听到姜辰要研制机床,而轧钢厂并不具备制造业的底子,所以以为姜辰想要跳槽,去制造厂上班。

之前工程科死水一潭,姜辰来了才让它活了过来。

他们可不希望好不容易遇到的人才就这么流失。

说实话,姜辰也不想走。

遇到像杨为民和陶源这样,思想不那么封建,并且愿意权利支持他,放权给他的领导,可不多。

其他的不说,就说蜀川轧钢厂。

要是姜辰在那,可能培训体系搭建这件事的推动,都没那么容易。

那厂长,可是有些老古板,根本不愿接受新事物。

还有不少的厂长,就算支持他,也肯定要对他的工作指手画脚,以求分功劳的时候能够多分一点。

听了杨为民的话,姜辰沉吟半晌,决定换个方向来劝说:“两位领导,你们知道培训体系的搭建,还有新手法的铺开,会给厂里带来什么影响吗?”

陶源道;“这个问题,我和杨厂长倒是讨论过。好的方面,员工能够快速上岗,生产效率提升,产能增加。”

“那么,他就对我们厂里其他人员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司机、后勤部、转运工人等等,这一点我们已经和温科长沟通了,人员储备工作已经开始。”

姜辰道:“这是好的一方面,不好的一方面呢?”

杨为民一呆:“还有不好的方面?”

姜辰点点头:“有,而且影响极大。”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当全国轧钢厂的产能都大幅提升之后,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原材料不够的问题。”

其实姜辰也有办法改进炼钢技术,提升炼钢效率。

但这个的优先级,还得往后排。

杨为民道:“怎么可能,今年的炼钢目标是1070万吨,我已经了解过,铁定会超额完成目标。”

“这么多钢铁,加工不完,根本加工不完。”

58年,钢铁产量目标是在57年的基础上翻番,也就是从535万吨到1070万吨。

实际上产量为1300多万吨,但其中合格的只有800万吨。

姜辰道:“马洛托夫给我说,他走了很多地方,看到我们很多我们炼的钢铁,质量根本不达标,含碳量远超2%,根本就只能算是铁。”

“你说一群从来没有搞过钢铁生产的百姓,随便起几个高炉就开始大炼钢,质量合格率能有多少?我估计能有六成合格都算不错了。”

陶源赶紧阻止:“小姜,这话可不能乱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