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领导三人组(2 / 2)

“小姜,你把你的那个新模式,给温科长讲讲。”

新模式?

快速提高产能?

解决现有难题?

这几个词,在温婉脑袋中隆隆作响,眼中的震惊根本掩饰不住。

作为人事科科长,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困扰种花工业好些年,却根本无人能够解决的世纪难题。

如果姜辰真的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他对种花家工业化进程的贡献,绝对是排在最前面的几个人之一。

姜辰点点头,再次简单的讲了一下他的模式。

听完姜辰的讲述,温婉张着嘴,看姜辰的眼神,有了一些异样的色彩。

他提出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懂行的人一听就能预估到效果有多好。

不管是杨为民,还是陶源,以及眼前的温婉,还有工程科的各位技术人员,都能明白这个模式,实打实的能够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半晌之后,温婉才回过神来:“所以,我们人事科要做的事情,是协助姜辰给新模式工人等级评定提供数据依据,以及解决试点人员的问题?”

陶源伸出了大拇指:“厉害,不愧是人事科科长。”

姜辰点点头;“是的,不过首先要做的,将现有工人单一工序生产力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个评判,是要精确到每一道工序的,具体的工序划分,则要等杨厂长推荐过来配合的高级工人到位之后,我们共同研讨确定。”

实际上,划分方案,姜辰早就在空间里面确定了,之所以这么说呢是让大家更有参与感。

温婉道:“可是我们目前统计的只有工人们一个月的生产数量问题,也就是说能够计算出单个工人完成一个产品他所有工作加到一起所需要的时间。”

“但无法计算出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

姜辰笑道:“其实这个很简单,只需要人事部计算出每道工序所需的时间,然后再和每个工人进行沟通,让他们自己告知你们完成某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当然时间够工人配合,现场进行一次该工序的操作,有我们计时也是可以的。”

“然后认识可将工人完成各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按照工人自述的完成对应工序所需要的时间,按比例进行分配就行”

“这样计算可能存在误差,但当接受调研的工人基数足够大的时候,这个数据就会变得精确。”

温婉眼前一亮:“好像可行,我给你举个例子,你看看我的理解对不对。”

“假设某个2级工人,在生产工程中承担A和B两道工序,人事科通过他上班时间和每月完成数量,得知他完成单件产品的两道工序,需要60分钟时间,也就是一个小时。”

“然后我们去调研这名工人,他告诉我们,完成A工序需要10分钟,完成B工序需要20分钟,说完成B工序的时间,是A工序的2倍。”

“然后,这个比例结合该工人一个月的上班时间和加工数量,经过计算就能得出2级工人一个月单做A或B能够完成多少次,这就是他当月的单工序生产力。”

“然后,我们找到若干工人,取其平均值,就能得出一个相对精确的2级工人单工序生产力。”

姜辰点点头:“温科长大才,生产力核算就是这么来的,之后我们按照这个生产力标准,给新模式下的员工制定出新的登记评定标准就行。”

实际上,部分员工在工作的时候,都会大致的得出自己进行单个零件的加工所需要的时间。

又或者,现场让各个级别的工人进行一次操作,通过即使也能得到一个相对比较精确的时间。

但这个时间,只有比例才有价值。

用一个月的上班时间除以单次操作时间作为评级标准,是会出问题的。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他们没有工序划分的概念,自然也不知道某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

这个时间,只能从新进行统计。

不管现场操作,还是工人口述,都可以。

第二,这个计算至少要以月为单位进行配比,以普通人正常工作情况下的生产力作为参考。

比如所,博尔特跑100米用时9秒56,但你不能要求他在生活中走路、逛街的速度都是10米多每秒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从上班开始,所有的工作时间都全心全意的投入生产当中,一点不耽搁。

因此现有工人生产力的测算,至少也得以月为单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