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轧钢厂的问题(2 / 2)

但新进来几千个工人,就需要几千套生产工具,一时半会是凑不齐的。

至于老工人的主动性问题,因人而异。

少部分觉悟高的,还是比较努力的。

但工资和产出不挂钩,都是拿那么多工资,干嘛那么拼。

这是绝大部分工人的想法。

并且他们还会影响到那些比较努力的工人,最后就导致摸鱼的工人越来越多。

至于新工人上手慢,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那么多工序,那么多技术,掌握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忘掉确实很简单。

就按照系统划分的32道工序,其中有一道没有掌握,都没法投入生产。

而且现在师傅带徒弟模式,其实也有问题。

好些高级工人,把技术当成自己的财富和资本,并不愿意轻易就把压箱底功夫传授给别人。

如果徒弟懂事,烟散得勤,嘴甜,还好点。

如果不那么懂事,想要学到东西,那可就难了。

就算师傅愿意教,但没有系统的教授规划,想到哪教到哪,错漏再所难免。

再加上徒弟有不是同时进来的,教了什么,学了什么,师傅懵,徒弟也懵。

就算学了,没有工具马上进行实践练习,学过就忘的概率很大。

姜辰点点头:“嗯,和蜀川轧钢厂差不多,就是人和工具的问题。”

刘援建点点头:“也可以说,但这两个问题,没有一个是我们工程科能够解决的。”

“所以我们只能干着急,爱莫能助。”

姜辰点点头:“实际上从我进入蜀川轧钢厂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很早以前,我就有了一个想法,它能够解决新工人上手难的问题和工人本身主动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能够完全解决人的问题。”

“经过这两天的思考和完善,这个想法已经基本成熟,可以准备实战。”

刘援建一怔:“你?能够解决人的问题?”

姜辰点点头:“嗯,只要使用这个模式,我有把握让新工人,在一周之内通过考核,投入生产。”

“而且,他们会有很强的生产积极性。”

刘援建提高了声音:“一周?你是在和我开玩笑吧?”

这一声,把办公室的人都吓了一跳。

众人都好奇的看着两人,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惟有坐得最近的张山,听了个七七八八,波涛汹涌。

随即心里笃定,这个小年轻在哗众取宠,吹牛。

刘援建说的问题,种花家全国工程师都无法攻克的难题,能被你这个小年轻给解决了?

鬼都不信。

姜辰认认真真的点点头:“是的,一周。我是认真且慎重的在和你说这个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