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章 黄犬送信,白鹤弈棋34(1 / 2)

“何以见得?”白无嫦撩了撩自己的一头金发,问道。

比如说,他曾在《伯氏到济南,寄诗颇言太守居有湖山之胜,同韵和》一诗中写道:

西来黄犬传佳句,

知是陆机思陆云。

历下楼台追把酒,

旧家宾客厌论文。

山椒欲雨好云气,

湖面逆风生水纹。

想得争棋飞鸟上,

行人不见只听闻。

“这诗和他的前世有关?”白无嫦觉得不可思议,白发黑美人黑无嫦也觉得太过牵强。

但是黄笛认为,这是黄庭坚的前世给他写来书信,他回忆起当年和前世一起游玩济南的场景,于是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黄庭坚是江南人,济南属于北方,又属于东方,何来西方一说。这里的西来,当指的是西天。”

“那黄犬呢?你不会说是黄泉吧?”黑无嫦笑道。

“哦。你提醒了我,可能是这个意思。不过关于黄犬,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一个是秦朝李斯家通体金黄色的猎犬,另外一个是陆机家的黄耳朵家犬。”

据《史记·李斯列传》:秦相李斯因受赵高陷害,于秦二世二年七月,被腰斩XY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后人便有了李斯叹犬、黄犬逐兔、东门黄犬、上蔡苍鹰之说。

而在《世说新语》中,也有一个黄耳朵家犬。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后人便有了黄耳传书、黄犬传音的成语。

让人唏嘘的是,和李斯一样养黄犬的陆机,还创造了“华亭鹤唳”这个成语,简直和东门黄犬是一个意思。

《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是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县平原村)人。西晋末年卷入“八王之乱”,为成都王司马颖带兵讨伐长沙王司马又(意),兵败,被司马颖所杀。临刑前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华亭鹤唳本是陆机哀叹他死后再也不能听到家乡的鹤鸣,后用来表示对远离故土的悔恨和思恋,或对仕途困顿的悔叹。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钓台移柳,人生感悟,非王莫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忘。”

让黄笛没有料到的是,这黄犬并非黄泉,而佳句也非来自前世,而是济南人李杜。

自上日鹊山亭一醉,黄庭坚临阵脱逃,俊俏青年李杜对其留下的那首诗赞叹不已,不由得有了与之结拜兄弟之意。他以为黄庭坚也是附近人氏,便叫来自家黄犬,将黄庭坚写有诗词的宣纸放在黄犬的鼻子上,让其嗅了又嗅,边说边提笔写道:“

古有陆机思陆云,

今遣黄犬寻黄庭。

一纸情坚为君试,

沧海桑田传佳音。

李杜书。”

李杜将书信绑缚在黄犬的脖子上,黄犬似乎听懂了李杜的话,摇尾撒欢而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