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_分节阅读_第232节(1 / 2)

  往年只四棵柿子树,便能分到几块钱,今年可是翻了好几倍呢。

  年关将近,老马和贺新云也分别掏出了自己的家底——龙须酥和香肠面包。

  这两样用的食材注定了它们身价不菲。

  但宋满冬跟陈家明商量过后,还是决定在年前做一段时间。

  陈家明掏出了今年售卖的最好的几样点心情况,又讲恰逢年节,是大家难得愿意花钱的时候,说服了大队干部。

  宋满冬则是跟其他工人一块儿赶制这两样点心。

  对她们来说,这两样实在是太奢侈了。

  白面和糖哗哗的倒,叫人心疼的不行。

  亏得前断时间的红薯片和柿饼打下了基础,叫她们知道这东西能赚钱,不然她们可舍不得放料。

  宋满冬盯的紧,直到面包烤好,才松了口气。

  这些姑娘、婶子们在家做饭放料可都是恨不得按粒算的。

  好在香肠面包和龙须酥不负众望,打出了红红火火漂亮仗。

  而陈家明也借此同县城运输队谈了合作。

  车子将送往县城、市里的货一并拉走,到县城卸下一部分他们的货,再装上别的东西,送往市里。

  这一趟还得陈家明跟着跑。

  大队上的人嘴上说着羡慕他,但真敢走一趟的没几个。

  不过如今食品厂步入正轨,暂时也没新的东西要推,陈家明倒也顾得上。

  寒冬腊月,河东大队却是一副火热模样。

  他们高高兴兴,林厂长便不痛快了。

  贺新云辞职时,他心有怀疑,可思来想去,都不觉得她能搞出什么名堂。

  他的食品厂现在每三个月能出十几种新品,这么多人还会比不上贺新云?

  而且除了他的食品厂,还有哪里能给出那么优厚的条件?

  谁知道贺新云竟然跟宋满冬搅和在一起。

  林厂长惊讶之余,又不屑一顾。

  宋满冬拉扯起来的草台班子,他压根没放在心上。

  那红薯片吃起来扎嘴,也只有买不起高档点心的穷人会喜欢吃这种东西了。

  可没想到今年都快过完了,她们竟然弄出来了两样好东西。

  尤其是这个月,研发车间交上来的东西是跟香肠面包一块儿送到百货商店的,可没过几日就被压的死死的。

  唯一能较之高下的,还是从前宋满冬在时做的南瓜面包和红豆面包。

  可这两样面包不止他们食品厂在做,别的食品厂也在做。

  退回来的点心,惨遭压价的面包,无一不叫林厂长如鲠在噎。

  林厂长在办公室发了一通火,实在坐不住,便到了研发车间,“香肠面包研究的怎么样了?”

  洪师傅心底叹气,却不得不顶上,“还没有进展。”

  “你们在这儿糊弄我呢?”林厂长黑着脸,“三天了,还做不出来?”

  “你们是不是还念着旧情?觉得不好意思做贺新云做过的东西?”

  “这里是工厂,可不吃你们私情那一套。”林厂长威胁道,“我告诉你们,今天之内,做出来的留下,做不出来的都给我回普通车间去。”

  “林厂长!”李师傅心里带着火气,呛声道,“若是研发真那么简单,厂里人人都来做了,还要我们做什么?”

  洪师傅拉了她一把,客客气气插进话,“实在不是我们不用心,只是这面包跟包子不一样,不是直接换个馅儿就能成的。”

  “这香肠是直接放,还是烤一下放,要是烤的话烤到什么程度?面包配比有没有更改……我们每一步都得试。”

  这还好在香肠全市只有一家食品厂生产,不然她们还得研究用哪种香肠。

  林厂长只觉得她们是在拖延时间,试一下有什么难得?

  他把问题抛了出来,“那你们说,几天能给我做出来?”

  “这我也说不准。”洪师傅如实道,“当初我跟李师傅都只学了红豆面包,后面南瓜面包是宋满冬跟贺新云琢磨出来的,她们对面包更为精通。

  我们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摸索起来自然慢一些。”

  林厂长听来听去,只听出来一个意思,她们做不来,当下便一抬手,“你们也别找借口了,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换人。”

  “研发车间不养闲人。还有,从今天起,每天做了什么都写下来,汇报给我。”

  县食品厂在一片混乱中迎来了新年。

  到了放假的时候,洪师傅和李师傅脸上也不见轻松。

  今年刚进研发车间的几位工人也察觉出了这不是个什么好待的地方,工资高了那么一点儿,但压力却是成倍的,还动辄遭到厂长的辱骂打压。

  还不如回去做普通工人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