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_分节阅读_第173节(1 / 2)

  牛若真也没怀疑,思索过后,也觉得不好继续劝了,“也是。”

  转天,牛若真起床第一件事,先靠在墙边排队。

  她不止排,还当着大家的面排,非要等宋满冬洗漱完回来,给她拿了米糕,才打着哈欠去洗脸。

  洗脸的时候,牛若真还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较真儿了。

  可等她吃上那一刻,脑海里什么想法都没了。

  瞪大眼睛,说不出溢美之词,只顾着往嘴巴里塞。

  热腾腾的米糕又香又软,清甜不腻,热气弥散,鼻腔里也是香甜的气息。

  在这样的冬日清晨,啃一口米糕,再喝上一口红糖蛋花汤,再幸福不过。

  早饭吃完,牛若真立下豪言壮志,“明天我还要吃。”

  米糕做到第四天,排的队伍更长了,里面有生面孔,也有熟面孔。

  还有吃过一次便没再来的人。

  大约是觉得米糕不合口味。

  宋满冬心底早有预料,毕竟这里是豫西,多以面食为主,加上劳力活多,偏爱结结实实的饭,馒头比拳头大,口味也重。

  米糕还是有点儿不太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还是在食品厂,若是在河东大队,恐怕喜欢的人更少。

  宿舍区就这么大,男工人那边也知道了米糕的事儿。

  不过买的人少,一是他们尝着甜甜嘴就过去了,更喜欢的还是肉包,再者他们想吃也上不来宿舍楼。

  沾着同大队的光,张兴旺也有幸尝了一回,只是他接过来时忧心忡忡,“满冬,你这样在食品厂做生意,要是有人眼红去举报就麻烦了。县里的情况咱们也不清楚。”

  能说成换,也能说成卖,端看革委会是什么态度了。

  “我知道分寸的。”宋满冬算着时间,“过几天就不做了。”

  “那就好。”张兴旺松了口气,又替她觉得可惜,“你这米糕要是能放在百货商店卖,肯定很受欢迎。”

  陈家明则是遗憾扼腕,“要是没住在宿舍区就好了。”

  这会儿也觉出跟其他人一起住的不方便了,一点儿隐私也没。

  陈家明边说边算,“怀安县的人瞧着比公社的人出手阔气,咱们做一筐也是能卖的完的。一天少说也能赚钱一两块。”

  比他们在工厂里当工人赚的还多。

  “拿到黑市上卖,总归是有风险的。”这笔账算起来很难叫人不心动,宋满冬也犹豫过,“不过,咱们工作做得好,工资也未必会差。既赚了钱,也不用提心吊胆。”

  工资这方便这就跟等级有关了。

  像她们今年刚到的新工人属学徒,工资也是基础工资,往后评了级,工资也会随着涨起来。

  研发车间的师傅们工资就挺高的,但具体多少,宋满冬也不清楚。

  “可这钱是给厂里赚的,也不是给咱们自己赚的。”陈家明忍不住道,“要是咱们自己来……”

  宋满冬打断他的话,“那就该咱们吃枪子儿了。”

  陈家明叹声。

  宋满冬也不再提这事儿。

  她叫两人来是给自己帮忙的,大米百货商店是有的,但米粉却没有,得自己磨。

  虽借到了磨盘,但她一个人磨起来还是太费时间了。

  叫陈家明他们帮忙,磨出半袋,便足够接下来几天用了。

  回去的时候,陈家明才想起来,“厂里还没人找你么?”

  宋满冬也问他,“你们市场部没提起来么?”

  陈家明如实告诉她,“铁哥倒是说了句味道还不错,但旁的没跟我多说了。”

  他虽然跟着铁哥出过差,跟大家也打成了一片,但到底还算是新人,有些事儿没仔细同他说。

  宋满冬想了想,“过几日再看吧。”

  反正她给自己心底订了期限,等这袋米粉做完,不管厂里的人找不找她,她都不会继续了。

  算下来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足够研发车间的师傅们和厂里的人考虑了。

  要是还没找她,只能说明这办法行不通。

  心中有主意,可转天早上,见排队的人里出现了一位研发车间的师傅,宋满冬着实惊讶到了。

  她虽然瞧着面生。

  但师傅们好辨认极了,

  原本一个位置也不肯让的女工,竟是争先的要跟李师傅交换。

  李师傅却笑着拒绝了,“不用让我,我瞧着这队正常拍,我也是能买到的。”

  “咱们按着之前的情况来,一会儿大家就都买好了,别这么推来推去的浪费时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