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_分节阅读_第156节(1 / 2)

  “这么快啊?我们才刚收拾好东西。”既然他们已经弄好了,女工又仔细打听起来流程。

  牛若真都耐心的一一答了,连着食堂饭票和热水的事情都跟她们说了。

  在一众崇拜的目光中,指了指宋满冬,“都是宋同志带着我去弄的,我一开始也不太清楚。”

  说着见宋满冬正坐在自己的桌前写写划划,便降低了声音。

  宋满冬闲来无事,便回忆了一下自己从前参加招工考试的题目类型。

  列出来又分析了一下,打算拿回去给陆许山。

  招工考试的题目是又偏向性的,鲜少出冷门题目,只要做好总结,针对的学习,想要达到及格水平并不难。

  当然,及格水平是够不上招工考试的门槛的。

  市里的招工考试主观题目几乎不会有太大差距,对客观题目的水平也更高。

  这两年分数要求越来越高,宋满冬还记得自己考煤矿厂时的惨状。

  她得分九十,但位居第十。

  相较之下,怀安县食品厂实在简单许多。

  而且主观题目对陆许山十分友好。

  其他题目及格对陆许山来说,够用了。

  最好的办法还是让陆许山整个学习一遍,但要是最后实在来不及,便只能走捷径了。

  这事儿费不了多少工夫。

  宋满冬做完后,照旧搁在一边,想了想,又誊抄一遍,打算给陈家明。

  陈家明的选择不是非食品厂不可,他比陆许山的选择更多一些。

  多考几次或许就有机会了,只是其他工厂不比食品厂。

  做完这个,宋满冬便闲了下来。

  她一抬头,才发现屋子空了,牛若真在对面的桌子上给她留了话,说要陪着其他女工一起去办手续。

  宋满冬搁下纸片,也不觉得落寞。

  只是回想着自己从前在做什么。

  还在市里的话,这会儿应该在看陈师傅给她的拖拉机资料。

  不停的看,不停的记,即便翻开那一页就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也不能停止。

  只有将那些知识都刻进脑子里,面对拖拉机那个大家伙时才不会畏手畏脚。

  拖拉机的相关东西她全都留给了师弟。

  这会儿想翻也翻不着。

  在河东大队的话,这会儿应该在准备上工,又或者在食物。

  可在宿舍,做饭也不方便。

  宋满冬索性出门闲逛。

  她在百货商店见到了东风公社食品厂做的柿饼,只要一眼,就能看出差距。

  柿子晒的不好,捂霜时间不够,颜色不够漂亮。

  买的人也有,只是从成箱的堆积情况来看,距离卖完还十分遥远。

  河东大队的柿饼却是供不应求。

  实在是天气冷得厉害,随时都有雨雪的风险,柿饼不好晾晒,大队长才忍痛拒绝了继续做柿饼的打算。

  宋满冬也没想到三个月的生活对自己影响至深。

  虽然离开了河东大队,但好似处处都有河东大队生活的影子。

  她在百货商店买了些新鲜的点心,才回到宿舍。

  晚饭在食堂打了回到宿舍。

  牛若真正坐在电灯下看书,听见动静慌慌张张的桌下藏。

  宋满冬反手关上门,落了锁,没在意她的举动,只是看了眼另外两张床,“另外两个室友还没到么?”

  牛若真松了口气,回答道,“这个下午我听她们说了,怕咱们知青跟其他女工生活习惯不一样,互相打扰,正好宿舍有空着的,就分开了。”

  “这个宿舍就咱们两个住。”

  宋满冬也不觉得这么区别有什么问题。

  受益者还是她跟牛若真,宿舍少两个人,空间也大了起来。

  她放下饭盒吃饭。

  牛若真干坐了一会儿,磨磨蹭蹭掏出了书,“满冬,你要不要看小说?”

  “我们今天去废品站买的,一斤才一毛。这本小说我之前在市里看,要三毛一本呢,今天一毛买了八本。”

  “不用了。”宋满冬摇头拒绝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