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_分节阅读_第104节(1 / 2)

  等跟宋满冬在僻静处汇合,才自我怀疑起来,“我是不是也该降价,卖三分?”

  “三分还不如不卖。”宋满冬直言。

  “这多出来的五分不是给你的,是给我这手艺的。”

  这也就是在东风公社,在市里她五分也卖得。

  陈家明忧心道,“可现在已经有别的摊子开始卖馒头了,咱们不降价,我怕人都像刚才那个老太太一样,去买他们的馒头。”

  宋满冬,“有人效仿咱们卖馒头这事儿我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但仔细想想也不稀奇,去黑市上卖东西的人,脑袋都有几分灵光,更不乏钻营取巧的心思,见有的赚,肯定会趁热分一杯羹的。

  月饼是因为投入大,做起来也有门槛,不然那时就有人仿制了。

  可馒头,几乎是家家都会做的。

  “不过没关系。”宋满冬面上不见愁色,“咱们赚的不是一路人的钱。”

  “馒头会做的人不少,但做的好的可不多。这是个瞧着简单,做着也不难,但做得好就不容易的东西。

  从和面、发面揉面到上笼蒸,每一步都有要仔细的地方。”

  “三分馒头是三分的样,三分五是三分五的样。不介意口味大可以买三分的,但是我觉得只要尝过,还是会买咱们的。”

  “他们卖三分馒头,对咱们来说反而是好事,叫人觉得更物有所值。”

  宋满的还是秉持自己的想法,好厨子不怕比。

  陈家明相信她的手艺,“我也觉得咱们的好,可差五厘也挺多的,要是我买,我还是会选三分的。”

  宋满冬看了眼他的后脑勺,叹气,“陈家明,你不能用你的思维代入买东西的人。”

  “你想想你朋友,你想想省城那些人,他们会在意这五厘,还是会在意馒头的味道?”

  陈家明知道,“他们倒是不会在意这点儿钱。”

  别说是五厘的差,五分也不会太纠结。

  宋满冬又问他,“那三分馒头拿到河东大队,你觉得能卖出去么?”

  陈家明想都不想,“不会有人买的。自己抽空蒸一下就行了。”

  宋满冬点着头,“我们的顾客就不是大队上的人,他们有工资、手上有钱,比起费时费力蒸馒头,更愿意花钱买。”

  “价格上的差距或许会让他们徘徊,但最终还是会倾向于咱们的馒头。

  毕竟我们并非天价,只不是低价而已。”

  “你说的也有道理。”陈家明认同,可没瞧见事实走向,心底担忧不见少。

  “要真是卖不动就不买。”宋满冬想了想,“这馒头我单揉面就要半个小时,叫我跟他们卖一个价,还不如不卖。”

  陈家明想着,“那你少费点儿心,随便蒸蒸,蒸跟他们一样的馒头,是不是能卖三分?”

  宋满冬冷静道,“你要是这么想,那随便找人做就行,不用来找我。”

  “满冬,你别生气,我这不是有点儿急了。”陈家明忙道歉。

  宋满冬问他,“你几年都等的下来,现在有什么等不了的?”

  “做生意本就急不来,更何况我想我们能合作久一点儿,将来从公社走出去,到市里,到省城,所以卖的东西绝不能马虎。

  宁可不卖,不赚这个钱,也不卖差的。”

  宋满冬说完,觉得有些熟悉。

  这不是赵胜男惯常喜欢的提起的将来如何如何么?倒是将她这个毛病学了彻底。

  陈家明并非蠢人,这会儿也冷静了下来,“你说的对。”

  “满冬,我见识不如你多,但我这不是在努力了?你可别嫌弃我。”

  “我要是挑剔,就不会同你说这么多了。”宋满冬想,她倒是想过换个合作的人,可也没挑的对象。

  陈家明好歹还是能听进去的。

  “那就好。”陈家明长长的呼了一口气,模样夸张,“你回去放心做馒头,卖的这块我肯定仔细着,不叫你失望。”

  宋满冬笑起来,“我当然信你。你比他们嘴巴会说多了。”

  陈家明也跟着笑了,“你这话听着怎么有点儿损我的意思?”

  他把宋满冬放在离大队半里地的地方,算好账,把买来的面粉给宋满冬,才骑上车,朝河西大队去。

  宋满冬走到知青点,门上没落锁,她推开门,果然见到人都在家里。

  “今天下工这么早?”宋满冬说着把篮子放在桌上。

  “现在地里又没什么活,都紧着青壮年干,我们可不好跟他们抢。”

  赵胜男说完,从袖子里抽出一个信封,“满冬,你瞧这个是什么?”

  “什么?”宋满冬正收拾着带回来的东西。

  “我哥给你的信。”赵胜男露出一个大大的笑,“想不想看?”

  说着伸出手,“贿赂我一下就给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