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_分节阅读_第49节(1 / 2)

  她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真想分家。

  可眼下还是先做起了玉米烙。

  玉米烙是个简单但失败率极高的甜品。

  玉米要选嫩的,先下锅烘烤之后,裹上淀粉。

  锅内热油,放入玉米粒铺开,油要多,玉米粒尽量参差落着,不要太厚。

  嫩玉米熟的快,定了型就可以出锅,再撒上些许白糖。

  色泽金黄,仔细瞧着呈蜂窝状,一口咬下去有咔嚓的响声,吃着却不费劲儿,牙齿能轻松的破开玉米表皮,尝到里面滚烫香糯的玉米肉。

  香却不腻,甜不粘口,嘴里留着的是浓热的玉米香。

  “真好吃啊!”赵胜男惊叹,“剩下的也做玉米烙吧。”

  她方才瞧着宋满冬做了好大一个玉米烙,还以为够吃了,没想到一人一块,几口下肚,根本不过瘾。

  “烤玉米也很香的。”宋满冬摇摇头,而后说出根本原因,“而且,这个太费油和糖了。”

  赵胜男想起来自己空空如也的口袋,讪笑,“那还是吃烤玉米吧。”

  “我先把豆角炒了。”宋满冬不急着烤玉米,而是道。

  玉米太少,一人只能分半截,顶多是个开胃菜,晚饭还是得吃。

  正好的豆角根根分明,入锅炒香。

  老豆角有着独特的口感,外面又裹了面粉,从外到内是三层不同的咀嚼感,糯、韧、嫩。

  炒制时放过辣椒,微微的辛辣被内里的嫩甜缓和过来,让人吃的吃的一口跟着一口停不下来。

  捧着碗都没工夫说话。

  宋满冬慢吞吞的吃着,还有空看一眼玉米。

  烤玉米用的不是煮饭的灶,而是三角泥炉。

  前些日子请大队人吃饭时,炉子不够,张兴旺从家里拎了个三角泥炉过来,她便顺势请他们帮忙做了一个。

  现在已经晾干,他们也能用上了。

  三角泥炉差不多小腿高,泥和稻草和成的,看起来十分粗糙,却很好用。

  把煮饭用剩下的柴塞进去,玉米用筷子扎着家在上面,小火慢慢的烤着。

  山水旁边的村落,傍晚已经有了清风,不似白日那么酷热。

  可坐在火边,还是隐隐生汗,尤其是左右两侧都挤着人。

  宋满冬的鼻尖也沁出薄汗,忍不住道,“要不然你们先回屋,我烤好了拿给你们。”

  “不用不用,哪儿能一直麻烦你。”赵胜男一手拿着筷子,另一手捏着几张纸,借着煤油灯的光,还在看资料。

  她还算看得进去,其他几人却是都心不在焉。

  筷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玉米时不时要被他们拿到眼前瞧一下。

  宋满冬也看出来了,比起吃玉米,他们对烤玉米这个过程更感兴趣。

  就连方宛也亮着眼睛,观察着玉米的变化。

  宋满冬索性不再提帮忙的事,只盯着他们,以防有人偷啃。

  重点对象是陆许山。

  徐清也一心二用,不过他在理玉米须。

  玉米须露在青壳外的部分长得乱七八糟,一团褐色,里面的却是黄绿色,青嫩的可爱。

  他用剪刀将嫩玉米须剪的整整齐齐,放在篦子上,“这些可以拿来煮水喝。新鲜的、晾干的都可以。”

  徐清顿了顿,又说,“我家那边儿会这么喝的。”

  赵胜男十分捧场,“我先泡一杯。”

  宋满冬也泡了一杯,开水很快染上颜色,喝起来竟还有丝丝甜味儿。

  又磨蹭了一会儿,烤玉米散发出的香味儿已经很浓了,是甜香的气息。

  陆许山急的抓耳挠腮,忍不住又拿了起来,“能吃了吧?”

  宋满冬拿起自己的看了看,又看了眼陆许山的,“你的还不行。”

  她的已经可以了,外面一层成了焦黄的壳,还有几粒沾上了点儿黑色。

  这样才是最好吃的,将黑色的地方去掉,能看到里面仿佛要淌出来的金色。

  外皮烤的干巴,但内里却是正正好,焦香迷人。

  只有嫩到一掐就出水的玉米,才能烤出这个味道,稍老一点儿的玉米,烤出来就天壤之别了。

  无需调料,玉米本味儿就已绝顶。

  赵胜男尝了一口,嘶的一声,“以前吃的也没这么香啊。”

  “这可是满冬看着我们烤的。”姚娉婷边吃边不竭余力的称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