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总司令的接见106(1 / 2)

清风店大捷后不久,军区聂司令员就提出乘胜夺取石家庄的建议,很快就得

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因为这时石家庄的守军虽有两万之众,但正规军不过一个

整师,其他都是周围几十个县的还乡团之类。而且自正太战役、保定南北各战役

以来,周围铁路早被斩断,石家庄已成为孤悬在解放区中的一座孤岛了。这就好

比一枚已经熟透了的果实,挂在枝头,伸在你的嘴边,就看你敢不敢来摘取它。

整个野战军和地方兵团都在“解放石家庄”的口号下投入紧张的准备。地方

上动员了民兵和民工将近十万人,包括一万副担架、四千辆大车支援前线。战前

还把清风店俘虏的近千名官兵放回石家庄以动摇其军心,准备工作可谓做到家

了。

周天虹和徐偏几乎天天都泡在练兵场上,反复地进行着实战演练。这天早饭

后正要到野外去,纵队部来了一个电话,说上午有要事,叫团长、政委都不要离

开。不一时,纵队司令部一位参谋飞马而来,一下马就笑嘻嘻地说:

“没有想到吧,今天上午朱总司令要接见你们。”

“什么?你说什么?朱总司令?”两个人眼睛放光,几乎都不相信自己的耳

朵。

参谋说,朱总司令下来搞调查研究,已经十几天了。今天就住在附近。他听

说大功团离他不远,表示想见一见大功团的同志。

周天虹、徐偏乐得合不拢嘴,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遂即让警卫员备马,跟

着参谋向附近的一个村庄驰去。

朱总司令和少奇同志是今年春天来到晋察冀的。他们作为中央工作委员会来

指导晋察冀的工作。一开始住在行唐县上碑镇。因为当时正太战役正打得热火朝天,加上行动保密,多数人都不知道。直到战役结束,上碑镇开了一个团以上干

部会,他们才第一次露面。周天虹在延安听过总司令的报告,徐偏则是第一次见

到朱总司令。他们望着总司令那张经过风霜刻满皱纹的脸,浓眉下那双慈祥的眼

睛,真同田野里那些朴素的农民差不多。惟一令他们感到不解和有趣的是,总司

令一时戴上眼镜看看提纲,一时又把眼镜摘掉,不知道他已经五十多岁,眼睛已

经花了。但是总司令那次朴素无华的讲话,却给他们的血管里注入了一种坚忍不

拔的信心和乐观的情绪。总司令告知他们说,现在的形势,敌我力量的对比,不

仅同十年内战大大不同,同抗日战争时期也大不相同了。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

取城市的局面已经接近了,就要到来了。现在的解放军在华北,在山东都发展得

很大。全国有十九块解放区,你们拿着解放区的粮票,可以从东北黑龙江一直吃

到海南岛。他的话,使大家发出由衷的欢笑声。在不知不觉中一种对中国革命的

强大信心生长起来。此外,随着总司令的到来,不论在军队在民间,都流传着一

些佳话。比如说,有一次,总司令在村头散步,看见一位乡村老婆婆从村外背了

一大捆柴禾走得很吃力。总司令就赶忙走过去说:“老嫂子,我替你背一程吧!”

说着,就把那捆柴禾背在背上,帮老婆婆背回家去了。老婆婆很感谢,说:“同

志,我看你的岁数也不小了,一天挑水、做饭真够累的。以后你们炊事班缺什么,

就到我这儿来拿!”原来老婆婆把他当成炊事员了。晋察冀的指战员们带着无限

崇敬传颂着他们总司令的故事。

马蹄在松软的土地上扬起一阵沙尘。他们在一个百余户人家的小村外下了

马。参谋领着他们来到一个僻静的小院。小院子很安静,只有几只老母鸡在院子

里迈着悠闲的步子。门口站着一个哨兵。参谋打了一个招呼,不一时警卫员很有

礼貌地把他们迎了进去。

“总司令等你们多时了。”警卫员轻声地说。

两个人的心怦怦地跳起来,连忙整了整衣帽,略显紧张地走进去。总司令正

戴着老花镜坐在炕上,守着小炕桌看文件。

“总司令!”两个人轻轻地叫了一声,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军礼。

总司令摘下老花镜,转过身来同他们亲切地握手。让他们坐在炕对面的长凳

上。

“你们这次保北阻击打得很不错嘛!”总司令慈祥地笑着说,“咱们的革命部

队就是要有这种作风!”

徐偏立刻涨红了脸。周天虹也有些不自然地笑着说:“我们离党的要求还差

得远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