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章 谁支持着战场51(1 / 2)

满城县大部地区已为敌占领,因为党的基础较强,形式上不存在的抗日政权,

却奇迹般地继续发挥著作用。经过高红他们紧张的动员工作,还是把征集救国公

粮的工作完成了。他们分别把粮食存在若干工作基础坚强的村庄里。

运粮工作开始了。过去运粮,一般是敌占区的群众将粮食送往山区,现在敌

人控制极严,这种办法自然不行;只能动员根据地的民兵,突过封锁线到敌占区

去背粮。

这天,黄昏以前,高红就将四五千民兵集中在一个很大的村子里。村子的名

字叫石井,此地山谷开阔,已去平原不远。聚到这里来的青年,都是勤劳而纯朴

的山区人。他们戴着圆圆的毡帽,脚下穿着踢死牛的山鞋,腰里捆着粗绳,肩上

搭着空口袋,精神饱满地坐在那里准备下山背粮。

同高红一起去的还有区武委会主任邢三。邢三以前也是民兵,家里挨着铁道,

他从小就能扒火车。当了民兵以后,不断上车散发传单,偷日军的子弹,还有一

次将一个日本兵诓到车门口,冷不防将其推下车去活活摔死。这件事使邢三出了

名,以后就提上来当了脱产干部。高红这次同他一起执行任务自然是很放心的。

邢三头上戴着一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军帽,上身穿着破军装褂子,下身穿着老百

姓裤子,既不像军,又不像民。他左肩上斜挎着一支手枪,俨然像一个军官。但

了解内情的人知道,那个枪套里装着的不过是一支“独一撅”罢了。

出发以前,高红和邢三在队伍中穿行着,进行了一番检查。高红发现有几个青年人没有带口袋,就问:“你们怎么没有带口袋呢?”其中一个青年脸色有点

黄,但眉眼颇为清秀,他大大咧咧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们把粮食背回来就是

了。”高红又问:“你用什么背呀!”这个青年不慌不忙,从挎包里神出一条蓝粗

布裤子,有点诙谐地说:“你瞧,这就是我的口袋!把两个裤腿一扎,装上粮食

再把裤腰口一收,驮在脖子上比口袋还得劲儿呢!一点也不少背!”高红笑了一

笑,说:“哦,原来你是个老行家呀!”邢三捏了捏他的脸蛋,对他笑着点了点头,

似乎他们认识。

夕阳衔山时,各村民兵已经到齐。邢三整理了一下队形,然后用极其威严的

嗓门喊了一声“立——正!”接着跑到高红的面前打了一个敬礼,然后说:“报告

高副县长,石井全区民兵四千五百人已经到齐,请你讲话。”高红虽然是第一次

经历这种场面,但毕竟有了三年多的锻炼,她不慌不忙、大大方方地走到众人面

前。人们早就风传着,满城县来了一个女副县长,可是并没有一睹她的风采;今

天当这个带小手枪的年轻女郎出现在大家面前,人们的视线齐刷刷地全集中到她

身上。她的那几句动员背粮的讲话,也全湮没在一片嗡嗡的议论中了。

夜幕刚刚下垂,民兵们就出发了。高红和邢三走在最前面。后面是轻快有力

的脚步声。这种脚步声在夜静时听来,显得非常有力,就像刮风一般。说真的,

高红此时此刻才真正有了一种女性的自豪感。过去在延安搞军事演习,那毕竟是

纸上谈兵,现在才是真刀真枪了。今天运粮的任务本来县高官要分给别人,是

她力争才争到手的。这使她深感快慰。

一小时后,前面已经出现了一长串连绵的电灯,垂挂在地平线上。高红知道

前面就是封锁沟了,就立刻让民兵们停下来,自己和邢三到前面取联系。

他们走了不远,在一棵大榆树下,找到了周天虹和左明。原来他们已在这里

等候多时。高红高兴地说:

“都准备好了吗?”

“早准备好了。”周天虹说,“两边的炮楼都截断了。大沟也平了个豁口,随

时过没有问题。不过动作尽量快些。”

“好,马上就过。”高红愉快地说。

左明又亲切地补充道:

“你们通过以后,由老周带一个连亲自掩护你们背粮。我仍旧守在这里等你

们回来。”

“那太好了。”

高红说过,就同邢三一起指挥民兵过沟。那个深宽各两丈多使人望而生畏的

大沟,此时已劈成斜坡状的缺口,人们很容易就爬了上去。但是因为人多脚步声听得很远,几千人过了一半,炮就轰通、轰通打过来了。大沟两侧顷刻间爆起两

大团火光,掀起高高的烟柱。

民兵们立刻乱了,有几个远远地跑开去。

“同志们!不要跑!有部队掩护我们哪!”高红直直地站在沟岸上高喊着。

“快过!你们跑什么?”邢三一边吆喝着,一边跑上去把几个跑散的民兵截

回来。

这些民兵毕竟训练有素,经过招呼,迅速稳定下来,继续过沟,动作更加迅

捷。尽管敌人又打过来十几炮,但队伍已经离封锁沟愈来愈远,迅速消失在夜海

中。

敌占区的夜,是恐怖而悲凉的。它不像根据地,一到晚间,就传来村剧团幽

雅的管弦声和喧闹的锣鼓声,民校里男女青年的歌声和村头上儿童的欢叫声。这

些美妙的合奏就像最动听的夜曲一般,抚慰着晋察冀的田园和勤劳战斗的人们。

而这里则完全不同。不到天黑,就家家关门闭户,提防着一切不测的事情发生。

即使树叶落地,也会引得人心惊肉跳。原野是枯索和寂寥的。只有远远近近的炮

楼闪烁着鬼火一般的灯光。

高红和邢三依然走在队伍的先头。前面两个向导尽量避开敌人的据点迂回曲

折地前进。高红是既兴奋又担心,惟恐完不成任务给人留下笑柄。她最心烦的莫

过于村庄的犬吠了。这东西的听觉太灵,本来距村子还很远,它们就叫起来了,

而且一唱百和,全村的狗顿时叫成一团。这不是分明向敌人报警吗!好容易离开

村子远了,它们才渐渐堰旗息鼓;而另一个村子的同类,像得到接力棒一般,又

大声吠叫起来、高红不禁在心里暗暗地骂:可恶!实在可恶!真该下一道命令,

干脆消灭这些敌我不分的狗杂种!

大约走了三十余里,才来到预定背粮的目的地。这是一个大村子。大队民兵

还未到村边,已经有人来接。看来村长同高红已很厮熟,一见面就笑嘻嘻地说:

“高副县长,我们全都准备好啦。一口袋是一百二十斤,每人背四十斤,正好三

个人背一口袋。我们准备的粮食足够你们背的。”高红问:“鬼子的据点里有情况

吗?”村长说:“没事儿。他们离这儿还有七八里路呢!刚才周支队长派人来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