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章 文旗随战鼓45(1 / 2)

周天虹在仙人峪住了四五天,身体好了许多。东屋里的荷花,还是终日啼哭,

眼看着一朵鲜花要凋谢了。这自然使天虹的情感倍受压抑。这天,晨曦到山上来,

告知天虹:野战医院已转到平山地界。周天虹立刻收拾行李追赶部队。

路上整整走了两日,来到平山地界,才知道野战医院又转至别处。他正在街

头彷徨,看见人们正在围观一张新贴出的《晋察冀日报》。报纸似乎还散发着新

鲜的油墨香味。他一打听,报社就住在附近的滚龙沟。天虹立刻想起欧阳行老师,

跟他已有两三年不见面了;借此机会,何不去看望看望他呢?这样想着就移步向

滚龙沟走去。

滚龙沟不过是山峡峡里一个仅有三四十户人家的村庄。天虹进村不远,就听

见咔哒咔哒印报的声音。村头上还拴着那匹欧阳的大洋马。天虹一望而知这是报

社。他打问了几个工人,都说“老马”在排字房里。来到排字房,欧阳果然坐着

小板凳伏在炕沿上修改寮?K?嵘?亟辛艘簧?芭费衾鲜Α保?费粜胁怕?谔诘靥?鹜

防矗?坪醵?硕ㄉ瘢?趴闯隼吹氖撬??

“啊呀,是你呀天虹!”欧阳说着要站起来,被天虹双手摁住。他接着又问:

“你怎么到这儿来啦?”

“我掉队啦。今天从这儿过,来看看你。”

“好好,你稍等一会儿,我正修改一篇社论,很快就完。”

说着,欧阳又伏在炕沿上,用毛笔蘸了蘸红墨水,奋笔疾书。他的书法一向

很好,可谓笔走龙蛇,意气纵横,天虹觉得看他写字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屋子里静静的。几面墙上都排列着字架。两三个工人正在来来往往地拣字,

像是忙碌的工蜂一般。他们遇到看不清楚的字,就跑到欧阳身边去问。连“社长”

也不叫,只叫“老马”。欧阳毫不介意,反而愈发显出彼此间的亲密。

社论修改完了。欧阳把笔一掷,伸了个懒腰,向着天虹很轻松地笑了一笑:

“敌人到底没有毁灭我们。现在他们的‘扫荡’已到强弩之末,快收场了。

聂老总要我写篇社论,号召边区军民发起反击,尽量多给敌人一些杀伤。”“那太好了。”周天虹用崇敬的目光望着欧阳,“欧阳老师,前些时那么紧张,

报纸还能坚持出版吗?”

“只要有二十四小时较安定的时间,我就保证出版一期报纸。”欧阳目光灼

灼地说,“我们的报,决不能停刊。报纸的存在,就说明根据地军民在坚持战斗。”

“欧阳老师,外面传说你是‘八头骡子’办报,这么大一个报社,用八头骡

子行吗?”

欧阳笑了笑,顺手从字架上取出一个铅字递过来,说:

“你瞧瞧,这铅字是不是与众不同?”

天虹接在手里看了看,说:

“似乎比平常的铅字字身短一点儿。”

“不是短一点儿,是要短五分之一。”欧阳说,“我把铅字数也减少到三千个,

这样分量就轻多了。有了情况,我只要把字架往起一合,放上驮子,有两头骡子

就差不多了。”

欧阳说着一指字架,天虹这才注意到,这几个字架合起来就是箱子,真是轻

巧得很。

接着,欧阳把天虹又拉到印报房里,指了指印刷机说:

“你再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天虹一看,这是一个小型的手摇印刷机。除轴承和一小部分是铁制的,整个

的架子都变成木制的了。欧阳笑着说:

“这都是我同工人师傅共同研究的。比原来的印刷机的重量减轻一半还多。

用一头骡子也就够了,必要时用人背也可以。再加上油墨、纸张等印刷材料,总

共还用不到八头骡子呢!”

此时,欧阳那张清癯的脸上,流露出一种自信、乐观和坚韧不拔的神情。天

虹随着欧阳来到一间斗室。

欧阳再一次亲昵地望着自己的朋友,充满感情地说:

“天虹,你负了重伤我是知道的;那场战斗很惨烈,我也听说了;只是工作

实在离不开,无法去看你。后来你生病掉队我就不知道了。你确实比原来瘦多了,

也弱多了。”

天虹把他凶险的经历作了简短的叙述。欧阳半是慨叹半是鼓励地说:

“我们这一代人,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或者说足够的代价,才能使革命有所

成就。这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只有经过这样的考验,才能锻炼得更坚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