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章 世界观领域也有战火37(1 / 2)

高凤岗所在的游击支队,驻在涞源南山一带崇山峻岭间的一个山窝窝里。

当地的民谣说:“狼山高,狼山高,到不了五迴岭的半截腰。”是讲这里地势

的高峻。何况此处已在五迴岭之北,越出长城,可说是名副其实的塞外了。当关

里柳绿桃红的时候,这里的杏花还刚刚含苞,山头还留着冬季的苍黄,大川里的

杨柳被无尽无休的寒风吹打得歪歪扭扭,似乎还没有苏醒的样子。高红一过五迴

岭,就后悔衣服换得太早了。幸亏还带了件旧棉衣才得以聊避风寒。

驻在这里的游击支队,按当时习惯,以支队长兼政委马飞的姓氏为名,都呼

之为“马支队”。其实下属只有四个连,仅相当于一个大营。可是支队长马飞在

那一带却颇有威名。他是一个长征干部,不知何时因为负伤截了左臂,成了一个独臂将军。他打仗相当勇敢,传说他断臂前,一打冲锋就脱光膀子,一手提驳壳

枪,一手拿大砍刀便冲到前头去了。但是这不过是传闻,迄未得到证实。也有记

者询问过他,有无此事,他均笑而不答。而他指挥下的部队很能打仗倒是事实。

因此,使当地的日伪军吃了不少苦头,提起他不免有些惧怕,日军背地里常称他

为“独臂太君”。当然,他也不免有自己的弱点,这就是性格比较粗鲁,批评人

不讲方式,尤其作战时往往出口不逊,爱骂人。就是这样的一支小小的游击队,

经常出没在涞源城南的那块小平原上,打击小股敌人,摧毁汉奸政权,宣传群众,

开拓局面,支持着北线的天空。

高凤岗开始调来,就任本支队下属的连长。那时他的工作热情极高,立誓要

踢好头三脚,打响第一炮。对部队管理严格,井井有条。出去打了几个小仗,也

显得毫不胆怯,并略有斩获。尤其是在本支队诱敌进入雁宿崖伏击圈时,指挥得

当。此外,他还特别表现了对支队长的尊重。凡本连有所举措,必事先请示,事

后报告,显得十分恭谨。在几次工作总结会上,他还不失时机地着重指出,支队

工作所以取得这些显著成就,全是由于我们的独臂将军领导有方的结果。这样一

来,一向比较单纯的马飞,便对这位新派来的干部表示相当满意。久而久之,又

由满意变为赞赏,常常在上级面前称赞他:“你们这次给我派的干部,可真是不

错,真是文的武的都来得。我这个支队长的工作,恐怕日后由他来接班了。”说

这话不久,就正式向上面建议,将高凤岗提升为本支队的副支队长。哪知命令下

来时间不长,这位“文的武的都来得”的副支队长便面孔大变,不再把“领导有

方”的“独臂将军”放在眼里了。同是一副面孔,昨天还是阳光熙和的春日,今

天却变成万物肃杀的寒冬了。对支队长的意见也动不动就驳回去。甚至有几次还

流露出:“这个你还不懂!”“这个你恐怕没有学过。”这样双方的关系便一天比一

天紧张。尤其令马飞感到不快的是,下面有几个对马飞有些不满的干部(多半都

是由于马飞不择场合地骂了他们),已经成了高凤岗的拉拢对象。他们越来越密

切地联成一气,在背后窃窃私议。甚至偶尔传出“这个姓马的大老粗不行”这样

的话。显然,马飞的支队长的位置已呈动荡状态;那个团结一致的、生气勃勃的、

威慑敌胆的马支队已经起了很大变化。

这些情况,高红自然是不知道的。她听说的不过是表面的传闻罢了。但即使

这点传闻,也足使做妹妹的不放心了。

高红在路上整整奔波了三日,第三天夕阳衔山时,才赶到这个山窝窝里的村

庄。这时正是炊烟四起,牛羊归来的时节,村庄里还不算冷落,但放眼看四外的

群山,寒气一阵阵袭来,就不免使人有荒凉之感。

高红来到支队部门前,哨兵一听是副支队长的妹妹,就立刻领她来到院中,

然后进去报告。这时,高红听到屋子里有争吵的声音。不一时,只见高凤岗怒容满面地走出来,把门使劲一磕,发出很大的响声。给高红带来一种紧张不安的气

氛。

高凤岗把妹妹引到自己的小屋里,冷冰冰地问:

“这个鬼地方,你来干什么?”

“怎么,这里只许你来不许我来?”高红也没好气地回答。

高凤岗觉得自己话说得太生硬了,连忙收回来说:

“不是我不欢迎你来,是这里太远也太冷了。”

高红这才把挎包和行李卷儿扔在床上,说:

“要不是为你,我还不来呢!”

“为我?”

“是呀,你和支队长团结没有搞好,外面早传得满城风雨了。”

“团结?我和他没有搞好团结?”高凤岗冷笑了一声,带着鄙夷的神色说,

“他是个大老粗,什么也不懂,又要处处事事管着我,我同他怎么搞好团结?”

“你怎么能说人家什么也不懂呢?”高红睁着一双猫眼。带着惊讶不满地说,

“人家是老红军,长征干部,我们才参军几天?如果人家什么也不懂,那长征是

怎么胜利的?至少他们在打仗方面比你们这些人强吧!”

“打仗?”高凤岗鼻子里哼了一声,笑着说,“他们那个打仗,就是一捋袖

子,把驳壳枪往天上一举,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冲啊!’这就是打仗!此外,

他们还懂得什么?”

高红听不下去了,气得把脖子一扭:

“我看你这人也忒骄傲了!”

“不是骄傲,是事实如此。”高凤岗立即辩驳说,“他们的文化太低了。学校

门没有进过,斗大的字识不了半升,看个通知、训令也看不下来,还得文书帮助

念。确实,太可怜了!上级还常常强调我们知识分子加强改造,我就不明白:究

竟应该是文化高的改造文化低的,还是文化低的改造文化高的呢?”

高红听到这里也冷笑道:

“照你说,是应该由你来改造老干部了,是不是?不过照我看,你不过多上

了几天学,多识了几个字,还不能说明你的文化就高多少,更不能说明你的觉悟

就高多少。老干部经过多方面的斗争实践,经过生与死的考验,他们的立场和觉

悟,比我们要坚定得多也高得多。这里并不产生由我们来改造他们的问题。而且,

据我所知,你就是个不怎么爱读书的人;你既比不上天虹,也比不上晨曦;我在

北平读过的那些书,你都没有读过,你怎么能说有多高的文化呢?依我看,你那

点文化也是很可怜的!”

一席话说得高凤岗脸上有点发烧,没有想到小妹竟这样厉害。他一时语塞竟怔住了。

这时通讯员已经端着饭走进来。一小盆小米饭,半盆山药蛋汤,另有一盘炒

土豆丝。

高凤岗皱着眉头看了看,瞪大眼睛问:

“客菜呢?”

通讯员冲着那盘炒土豆丝一指,笑着说:

“这就是客菜。”

“这是什么客菜?”高凤岗发怒了。

“可能厨房没有肉……”通讯员畏畏缩缩地回答。

“没有肉就不能炒个鸡蛋吗?你有没有脑子?你是个死人吗?”

高凤岗站起来,指着通讯员连声质问,把通讯员——一个十五六岁的小鬼吓

得脸色发白。高红看不过去,没有想到哥哥当了几天官,架子大得吓人。她连忙

说:

“土豆丝不也很好吗?一天三钱油三钱盐,哪里来的炒鸡蛋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