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章 来到普察翼(1 / 2)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不怕雨,不怕风,

抄后路,出奇兵。

今天夺回一个村,

明天夺回一个城。

叫鬼子顾西不顾东,

叫鬼子顾西不顾东。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这是大作曲家冼星海在延安新创作的歌曲。当这首歌曲刚刚问世,也正是周

天虹一行向敌后挺进的时候。他们觉得十分新鲜,越唱越有味,越唱越来劲,青

春的热情与歌曲融为一体,竟仿佛已经置身战场,同敌人展开厮杀一般。红旗引

导着他们,歌声陪伴着他们,跨过汹涌的黄河,穿过敌人的封锁线。

这是华北沦丧之后出现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由于党中央各项政策贯彻

得好,且颇有创造,又被共产党中央誉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它处在同蒲路以东,

津浦路以西,山海关以南和正太、石德路以北的广大幅员内,已经初具规模并且

站定脚跟了。凡是外国人到晋察冀参观访问,毛泽东就喜欢对他们说:你们知道

大闹五台山的英雄鲁智深吗?现在也有一个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他就是聂荣臻。

自然,聂荣臻和鲁智深的性格完全不同,他虽只三十六岁,却是一个能文能武、

办事稳重老练的儒将。为了适应大发展的需要,他这时早已从五台山搬到阜平、

平山一带的山村中了。

周天虹他们住在离司令部很近的一个小山村里,等待分配工作。村子的名字

叫李家岸,不过百十户人家。两岸都是高山,中间是一道不宽的溪水。尽管周围

的县城已被日军侵占,距此不过五六十里,这里却静谧镇定得像是没有战争。小

学校里孩子们在照常上课,不时飘来一阵阵清脆的歌声。男女青年们也在临时举

办的冬学里学习识字,或者在村头的打谷场上进行演练。老人们则在墙根晒太阳,

悠闲地含着烟管说笑。军队和老百姓住在一起,亲如家人。院里院外打扫得干干

净净,十分整洁。战争初期人民那种兵荒马乱,国破家亡,无依无靠的沮丧情绪为之一扫,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周天虹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行军,衣服已很破旧,鞋子走得稀烂。满身

的虱子几乎成了精了。脱下衬衣一看,衣缝里黑乎乎一片,已经捉不胜捉,凑近

火堆往下一扫,毕毕剥剥作响。有时坐下谈话,那些虱子中的勇敢分子,竟公然

爬在你的衣袖上亮相,令人哭笑不得。周天虹他们住下后的第一要事,就是对这

些吸血丑类给予彻底地扫荡。幸亏房东大娘大嫂们无比热情,烧了一锅又一锅开

水,参与其事,他们的负担才算减轻了。

这时,司令部又办了一件大好事,发给每人一身棉军衣,一双布鞋。周天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