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袁老先生的馈赠25(1 / 2)

“怎么了?你卖得我买不得?”

“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个米是杂交水稻,是不能自留种的,稻种用完了,你还得找我买,而且要想产品高,要重基肥。”

“嗐,小事情。”买稻种能花几个钱?对孙浩来说不是问题。

这个超优千号是袁老先生培育出来的高产杂交水稻,是高品质的软米,最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最新测得亩产2000多斤的记录。

杂交水稻越高产,种植要求越高,若只求稳产,种植技术也简单,可粗放管理,放在没有农药化肥的古代,最适合不过了,这要再配合点红薯土豆玉米胡萝卜,这是要掌握粮食主导地位的节奏啊。

在汉末,能问的亩产五百斤的粮食都要捂着嘴偷笑了,更别说这个杂交稻本身就是有各种优势,抗病抗虫抗倒伏,随便带点种子给陆逊试试,说亩产五百斤不过分吧?

如果亩产2000斤的杂交稻到了陆逊手里连五百斤都种不出来,那他这个屯田都尉别干得了。

孙浩一口气买了五百斤的稻种,农资店老板心想碰到大客户了,送完浸种消毒剂之后又一个劲个给孙浩推销起一些农药和复合肥。

孙浩对这些可没兴趣,能有个保底亩产有不错了,在战争年代,前线吃紧,后方不稳的情况下,谁能有那么安稳的闲心去专心侍弄田地呢?

东吴人口不足也是个大问题。孙浩摇了摇头,这都得怪曹操,打了城守不住了,就把平民百姓全都掳走带回去种田,真是够“奸”。

孙浩把稻种装好车,又跑去了一家五金店,他还要买点解放生产力的东西......

忙活了一天,总算是把全部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孙浩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在收拾的干干净净的钓鱼场里的一间小屋里,他还贴心的给这个地方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大本营”。

清晨安静的钓鱼场,被一阵“轰隆隆”的声音打破。

孙浩方才打开钓鱼场的大门,将这辆十八手车身透着锈迹即将报废的自带吊货车放了进来。

得亏这是一台自带吊货车,可以直接将车上的发动机和尾轴直接卸到船上,省的孙浩自己一个人折腾吊机。

虽然但是,船舱的空间有限,放了十套就放不下了,孙浩只好让司机把剩下的二十套发动机和尾轴放在岸上,他再另想办法......

栖霞造船厂,典船校尉所内,吾桀正在看着孙浩那艘渔船的设计图纸,脸色深凝。

“吾校尉!吾校尉!孙明堂回来了......”传话的仆人话还没说完,吾桀喜出望外,立马扔下手中的图纸,径直冲了出去,独留仆人蹲坐在地上捂着被撞的胸口。

“明堂,你终于回来了!”

孙浩刚从船上下来,就看到气喘吁吁的吾桀已经在船坞等着了。

“此次上天国的行程是否顺利?”

孙浩笑眯眯的指着船舱里堆放整齐的发动机和尾轴说道:“你看,这些只是一部分,船装不下,还有一些没带回来。”

吾桀瞪着眼睛,直勾勾的看着船舱奇形怪状的东西,甚是好奇,连忙吩咐几名船工把东西都抬上来。

这批发动机和孙浩船上的发动机功率是一样的,不过这是孙浩在专门店买的,比孙浩船上的那台要新一个档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