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爱与不爱的永恒话题》54(1 / 1)

错身巷旁的渡口,是“南来北往”经商者的一个小小的集合地。现在正值早春时节,河岸两侧的杨柳先抽出了嫩芽。树梢上鲜嫩的鹅黄色的树叶宛如婴儿新生的毛发,闪耀着金色的阳光,很是喜人。

错身巷北端的施家还卖着豆腐,他家的儿子和巷旁李家的儿郎是总角之交,也就读于同一家私塾。施家的娘子每天清晨都会在门头的竹屉上摆上昨晚刚卤好的白嫩的豆腐,豆腐和河边杨柳的新生的嫩芽一样,都在清晨的露水中冒着热腾腾的白气。过路的客人只需要花一个大子就可以买一碗刚出锅的豆腐脑,滚烫的豆腐中加上一些虾皮,撒上一点葱花,淋上一点辣椒油,爱吃咸的北方人会加点酱油和紫菜,嗜甜的南方人则爱放些白糖。呼呼地吃上一碗,感觉从喉间滚动的热气一下子到了肠胃,身体猛然哆嗦几下,排空了清晨的寒气。看着金西河经年不停的河水,仿佛平淡的日日夜夜也有了奔头。

摆渡的船老大们总是城中最早起床的一批人,他们解下系船的缆绳,手持着竹竿将船推入吃水较深的渡口外,穿着蓑衣守着只有零星灯火的城市,等着第一批赶来乘船的客人们。

清晨的雾气总是沉重,哪怕是已经进入春天的时节。他们从烟袋中取出一小块晒干的烟草,用手指捻成细末,放入裁好大小的白纸中,卷成小烟囱,撕下要点燃的那一头,呼的用火镰点燃,吐出一口青雾,混在还沉在雾气中的水波上,像一副简单的山水画。

收音机在播放着张学友的《偷心》,来来往往乘船的客人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昨晚电视台放的《繁花》。他们丝毫不觉得奇怪,怎么能在古代的背景下讨论现代的电视剧。

唯有笔者明白,可惜笔者已经喝醉了。的人物朝着失控的边缘迈进,把生命中经历的群山,看过的雪地或雨林,化成一帧帧加上滤镜以及人来人往的漫长人海,独坐西楼,独自化成一道河堤。是今晚酒的热辣,是今晚人的美艳,是我的鼻子循着体香走过吊带衫遮挡不住的锁骨,瞄向白皙的脖颈,露出想吃人的獠牙。

还是觉得分外不够,看着夜晚中的金西河,大红色的灯笼被成串的挂起,男女的笑声隔着河岸传来,也听得很清楚。下过雨的街道,有人在街边摆摊,卖去年秋天的糖炒栗子。我买了一袋,店家很细心的在栗子坚硬的外壳上划了一道十字,方便客人拨开。隔壁烤红薯的店家就没有品味,收音机里放的还是上个世纪的歌曲。倒是茶肆的茶香很吸引人,站在店门口,倚着栏杆吃光手中的糖炒栗子,看着还在流淌的金西河,竟在最后觉得烤红薯店家放的歌还算不错,《梦里水乡》的歌词一遍又一遍的在风中游荡,分外中,感觉一切都没老去过,谁也不曾离开过,陪在身边的还是以前的朋友。

前几日,倒是和以前的朋友通过电话。他问我今年的亚洲杯怎么看,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去体彩店买了卡塔尔三比零,又买了中国队二比一,花了十块钱打了一个串。我把票面信息拍照发给他,他说只信一半。我回答,我倒是想参加金西河社区的足球比赛,踢得好身价高,也能入选国家队。反正截至目前百分之百的人生进程中,一句“如果这世间有后悔药,我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买到它”够营销号吃好几期的红利。

手中的糖炒栗子越到最后越甜,吃来吃去是家里的味道。我看着卖栗子的老妇人,春风未能吹开她眼角的皱纹,面庞上还留着去年秋冬的风霜。满头的银发包在红色的头巾里,像是工业园区裸露在水泥地面上锈的生铁。天空的繁星在这几年越发消散在视野内,金西河两侧也竖起了高楼。听说,施家的儿郎私塾毕业后去了大城市,找薛家的儿郎一起开了一家公司,李家的那位不学无术,仗着老爹出色的打铁技术,遗传了一身好酒量,更混得风生水起。

我没有所谓,吃着糖炒栗子,闻着茶香,看着船来船往的金西河,听着河对岸“嗅雅楼”舞女的笑声,从怀中掏出一根香烟,点燃了,熄灭了,像诗句中走过马蹄的秋草,把这一段话标注成“无题”。

雨在子夜时分又大了一些,卖糖炒栗子的老妇人收拾好摊子,推着小推车消失在雨幕中。她没有打伞,也没有披雨衣,带着斗笠的身影佝偻,像是我见过的很多老人。茶肆也关了人,店小二只在门匾处留了一盏煤油灯。灯光透过细如牛毛的雨丝照亮漆着金色的招牌,像《战锤》开场动画里躺在蓝色幕布上的野兽白色尸骨。

我打着从路边伞具店买的纸伞走入巷子中,店家跟我说这是上好的32骨纸伞,伞面是用上过两遍油漆的上好草纸制成的,伞骨是南山生长两年的竹子,连伞扣用的都是上好的精钢。我问过价格,觉得有些不值,又看到门外越来越大的雨势,就掏空荷包买了一把。张开伞,数来数去,怎么只有28骨,那4骨店家说是公摊到自己腰包去了。有问题的话可以打投诉电话,他给我提供电话,号码是107XXX,后面的数字请自己猜。

我猜不出来,猜对了也在占线之中。拿过雨伞走进雨幕中,小巷里多了许多狗吠声。它们油绿的眼睛藏在小巷阴暗的角落,嗅着我金币掏出荷包还残留的味道,紧紧跟随在我身后。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鞋子踩过路面积水,在裤脚上留下污渍。终于,看见不远处巷子口挑起的一盏黄灯,走进才发现,竟来到错身巷卖豆腐的施家旁。

夜深的时分了,施家的豆腐店还未关门,我站在门口还能听见里面的谈话声。说话的是两个男人,我隔着门板,看不清他们的面貌,但听声音,是两位年轻人。

一位说着,现在开公司不易,原本手下的舞女去唱唱歌就能赚个几百万,现在还得哄着那些观众们,以后打算卖卖情怀,听说最近怀旧风很流行。

另一位也点头称是,现在人们的法制观念比以前强了许多,还是之前好混,讲些大道理就能让人乖乖干活,现在不在绩效工资上做点文章都扣不下什么钱。

前面那一位感慨道,还是老李混得好啊,仗着老爹打铁技术硬,现在去了西洋,还有一副好酒量,和酒馆的马隆起……

我听着这些,默背孤身向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