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底牌与无助28(2 / 2)

他委托国内盾构机厂商设计和建造了一台特殊的月球盾构机,用货运飞船分批次运输到月球背面环形山处,然后组装起来,在高于月球地表百米处开始横向挖掘。

白天有太阳照射的时候,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盾构机开工。就像在地球上挖掘隧道一样,这对于基建狂魔来说只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只不过工程换到了地球重力六分之一的月球上而已。

所有操作都是由机器人完成,光挖1000米长的隧道,就花了两年时间。

然后又花了两年时间,将多级加速电磁线圈炮组装完成。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就可以不用考虑空气阻力,拦截弹用磁铁包裹,在磁悬浮作用下,不跟导轨接触,也不用考虑摩擦阻力。

拦截弹在1000米长的多级电磁轨道线圈加速下,可以在0.5秒内将拦截弹从零加速到月球逃逸速度2400米每秒。

拦截弹脱离加速线圈之后,大推力固体燃料发动机立刻启动,在300秒的时间内,将一吨重的固体弹头相对速度加速到10千米每秒。

加装了末端精确制导设备的拦截弹,理论上可以拦截距离月球100公里范围内的一切来袭陨石。

李金苗早就知道陈其仁有一个在月球上的拦截计划,原本以她的级别是接触不到的。

现在小行星1号和2号拦截失败,为了稳定民心,安抚本子岛上的民众,陈其仁不得不将这个底牌暴露出来。

只是,小行星1号拦截失败,又让李金苗心中增添一丝疑惑。

数据显示,在撞击倒计时最后一秒的时候,所有电子观测设备都出现一秒钟的信号丢失。

这莫名其妙的设备故障,让航天局所有人都疑惑不解,可又找不到具体原因。

陨石尚未拦截成功,大伙也没有时间去追查信号丢失的原因。陈其仁把月球背面环形山的电磁线圈炮拿出来之后,航天局的工作重心又转向了此次拦截上。

按照已知数据预测,陨石将于帝都时间2040年2月23日凌晨2点到达月球附近。

到时候,月球上一吨重的拦截弹会以超过10千米每秒的相对速度,在各种精确制导设备的导引下,撞向速度30千米每秒,直径10公里,重量1.46万亿吨的陨石。

巨大的撞击动能,会让陨石撞碎。只要碎片直径在100米之下,基本上都会在大气层里燃烧殆尽,不会对地球造成太大的伤害。

李金苗看着拦截成功率100%的模拟结果,陷入沉思。

小行星1号最后在综合各方面观测数据后,得出偏差200米的结论。

前两次拦截失败,航天局相关数据分析人员也得出初步判定。认为小行星1号和2号拦截失败最大的原因是缺乏末端精确制导。

叠加操作人员指令延迟的情况下,未经科学改装下的小行星1号和2号,不足以百分百击中速度30千米每秒的陨石。

至于两次信号丢失,则找不到具体原因,只能归结于设备故障。

李金苗看着小行星1号200米的偏差,再调出小行星2号100米的偏差数据,两个巧合仿佛像是某种嘲讽一样,让李金苗呼吸急促,有些喘不过气来。

李金苗用一生所学试图说服自己,应该相信同事根据数据给出的科学判定。

而直觉告诉她,这一切不会是巧合。

一个直径10公里的陨石已经到了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地方,再过不到14小时,就将掉落地球。

可她现在作为近地行星防御计划组的成员,现在却只能在文昌观测站里眼睁睁看着,完全帮不上什么忙。

从2024年12月7日木星冲日那天晚上到现在,16年的学习和准备,仿佛都白费了一样。

这让李金苗感到无助,有些事就像命中注定一般,再怎么挣扎,还是无济于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