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宇航员(1 / 2)

“嗯,知道了,你尽快给出第二套方案。”

挂断了李金苗的汇报电话,陈其仁并未流露出太多失望的神情,他本身也没对小行星2号抱有太大的希望。

拦截高速运动的陨石跟拦截洲际导弹的原理类似,早期预警和侦测尤为重要,以现有的监测手段,无法对远在1600万公里之外的陨石实施精准定位。

如果不能准确计算陨石的运行轨迹和预测其未来位置,系统就无法对陨石定位,拦截系统也就无法通过预测数据进行精准拦截。

小行星2号上只是安装了可调整姿态的霍尔电推发动机,想要精准命中还欠缺一个重要的东西:精确制导装置。

就像拦截高超音速的洲际导弹一样,早期预警仅是开始,后续还得需要高精度的追踪技术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先发现,后定位,然后精准拦截。

导弹拦截阶段最重要的是末端制导,它可以让导弹在接近目标最后阶段进行制导。

小行星2号上不像那些导弹一样,装有红外制导、雷达制导、激光制导等精确制导装置。

李金苗提出的这个临时方案就相当于使用半主动“人工”制导的早期导弹,去拦截惯性制导的东风弹道导弹一样,缺乏末端精确制导,命中与否全靠蒙。

小行星2号不是成熟的防空导弹,它还来不及进行现代化改装,就匆匆上路拦截了。

能否“蒙”中,就看系统是否给出精确的定位。

我国对于拦截高超音速运动物体有着丰富的经验,如果给陈其仁更多的时间,他能把这一套成熟的技术移植到太空中。

只可惜,近地行星防御计划成立之初,获得的经费相当有限,别说是高精度拦截技术了,就是早期预警系统都没搭建完成。

小组成立10几年里,陈其仁有限的经费,没办法建立起太阳系内部的全面监控体系,观测组平时都是蹭其他项目组的设备,从火星监测站,拉格朗日L2点监视器以及巡天太空望远镜那里获得相关数据。

地面天文望远镜受光污染和太空污染影响,精度上无法与外太空的设备媲美。当下观测组能对陨石进行相对精确定位的设备,就是空间站上的巡天太空望远镜了。

在陈其仁发出陨石撞击预警的建议之后,上级就给予他最高权限,可调动一切资源对陨石进行拦截。

现在空间站上的三名宇航员正在进行其他的科研试验,对巡天太空望远镜操作不是特别熟练,在沟通上也存在一定的障碍,陈其仁为确保在早期预警和侦测阶段获得更加实时、准确的数据,就需要将空间站的宇航员换成自己的组员,由他们去操作和控制巡天太空望远镜。

陈其仁看着站在面前的老伙计,关切地问到:“老聂,你身体还行吗?”

在任务发射之前,陈其仁其实是有些担心即将前往替换空间站宇航员的组员聂志鹏的身体。像他那样的老同志,完全没有必要再去执行如此高强度的太空任务。

“我撑得住的。”

16日得到上级给予的最高权限之后,陈其仁就让空间站三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地球。并在近地行星防御计划小组里,选拔了三名志愿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