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剧变22(1 / 2)

在水路上已经走了一个多月,顺着船舱的裂缝向外看去,似乎已经行至建康府。

张肃懋又来到了关押章生瑞的船舱。

他正襟危坐在地上,闭着眼,不知道在想什么。

经历了长达一个月的颠簸,长时间被囚禁于这暗不见天日的舱室,章生瑞的脸色苍白了不少,显得比从前苍老了许多。

他颧骨突出,眼睛深深陷进眼窝里,灰白相间的乱发遮挡在脸上,下巴上的胡须似乎也许久未打理了,灰白的头发和纷乱的胡须像枯草一般在寒风中飘摇。

“张肃懋,你不必再劝我了,我不会改变我的心意的。”

章生瑞许久未进水的嘴唇干裂,皲裂的两瓣粘连在一起,他每一次开口都会撕下不少粘连的嘴皮,双唇间已沾上了不少血丝。

“章生瑞,此次我前来,只是有一事相告。”

“你的同僚——丞相陆材背着那小卫王赴海而死,以身殉国。卫王的一众臣子与随行的十万多军民亦相继跳海殉国。”

张肃懋眼眸深邃,不知道怀揣着怎样的心情。

他观察着章生瑞,继续说道:“章生瑞,兵家胜负,自古无常,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道理不用我对你多说了吧!蒙古胜了,而你们……便是那输家……”

“章生瑞,你的忠心与孝义已经尽到了,想必大家也都能看到!若你能改变心意,愿意侍奉大汗,我一定能劝说大汗,为你在蒙古保留丞相之位。”

“啊……”

章生瑞的眸子瞬间黯淡了,他失神地看着张肃懋:“张肃懋……你……在骗我?卫王……卫王……不可能……陆材和张界启……他们不是还在么!”

“章生瑞,我没有那个必要!他们都败了……就如同你一样……”

“不可能……张肃懋……”他颤颤巍巍地开口,仿佛被抽走了全身力气,再也无力支撑了,他狼狈地跌坐在了地上,捂住心口颤抖起来。

“大势已去,章生瑞,你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你明明看得比我更清楚!”张肃懋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我作为一个臣子……眼睁睁看着我的国家灭亡……却无法挽救这个局面……”泪水斑驳,从他一道一道满含沧桑的皱纹之间滑落,“我……即便是千刀万剐也死不足惜……怎么还敢怀着异心……在这世上苟且偷生呢……”

“我已经成了孤臣……于情于理……都应该随卫王一并去了!”

他拭去泪水,眼神决绝,他俯下身子冲着张肃懋重重一拜:“还望将军成全奉良最后的心意!”

“章生瑞……你……”张肃懋大惊,“这是你第一次对我行此大礼……你呀你!唉!你自己静一静吧!再考虑考虑我对你说的……”

张肃懋摇摇头,便离开了。

国破家亡,贵族平民皆已投降蒙古,珍贵的器物文物被劫掠一空,想到惨烈状况,章生瑞心中一颤。

他研磨,挥下一笔,写下一首诗词——

水阔天空,恨天赐不予、凡世英豪。子规哀鸣声声啼,忍闻黎民辛酸。后庭花靡,黍离犹兴,此恨遥无期。美玉无双,华彩空作斧凿。

……

亡国的悲痛与离别之苦交织,苦涩的泪水沾湿了衣袖,晕开了漆黑的笔墨。

……

临近东昌府,夏明昭一行人也从民众口中听闻了灭国的消息。

“左丞相背着卫王赴海而死……都没了……都没了……”

江楫和周庭磊的表情不是那么好看。

数年的努力如今随着王朝的覆灭而付之一炬。

“江大哥,周大哥,我们……”

夏明昭是一个外来者,他并不属于这个时代,但随着他这段时日的经历与观察,他觉得,为了维持住这个所谓王朝的稳定,所有的人都已经做得足够了。

这是历史的趋势,也是他们将来必然会面对的结局。

他有他的任务,他们有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只是他的任务与他们的理想重叠,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章生瑞……真的是我要找的那个人吗?

如果他找错了人,他看向了身边的江楫和周庭磊,他不敢想……

只怕是拖累这二人一同丧命。

虽说这些事、这些人,一切他所经历的都是假的。

但是,这未免也做得太真实了。

身边的江楫、周庭磊、章生瑞、章清尘、小伍、卫甲……哪一个不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会伤心、会愤怒、会伪装、会思考,会做一切人该做的事,也有着人的七情六欲。

现在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幻象,都是假的,他们是假的,我也是假的,实在有些……不大可能。

在船上的一个多月时间,与周庭磊江楫朝夕相伴的那一个月,夏明昭脑海中想的最多的便是,自己到底是夏明昭,还是章清恪?

或许章清恪才是他的真实,而夏明昭的一切不过是他的幻想罢了。

唯有那一直随身携带的青石翡翠在不断地提醒着他,他是夏明昭,是他自己,而不是任何人的幻像,也不是他人的替身,他就是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