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乱收降兵埋祸根29(1 / 2)

金华和处州是两角相应,胡大海驻守防御金华,耿再成驻守防御处州,两地相连、相望,防守应该是固若金汤。

胡大海和耿再成为什么又双双被刺身亡呢?话还得他们招降的苗军说起。

金华和处州本地多数是苗军本多苗军,胡大海和耿再成两位大将广泛招降苗军。

只要是愿意投降的,一律照单全收,从不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和审查,这为后来发生的事埋下了祸根。

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等投诚于胡大海,李佑之、贺仁德等投诚于降耿再成。

胡大海、耿再成把他们收为自己的部下,留在了身边,并给他们优厚的条件,哪想到他们尽是些狼心狗肺。

蒋英、李福等起了逆心,策划造反,并拉拢刘震,刘震刚开始不愿意随从。

认为胡大海这个人对他们有恩德,不忍心做出对不起胡大海的事。

但刘震思想不坚定,被李福怂恿说,要做成大事是不顾及个人恩情的,刘震也就同意跟他两个一起造反。

李福先写信跟处州的苗将进行了沟通,沟通好后,约定了造反的时间,两处同一时间进行造反。

李福去请胡大海一起到八咏楼下观看射箭比赛,胡大海不知这是李福陷害他的阴谋,一是就走了出来,准备上马前去。

突然一个苗将锺矮子跪在了胡大海的马前,说要举报苗将蒋英的罪行。

胡大海还来不及问,回过头来看蒋英,刚转过头,就被蒋英一铁锤砸中了脑袋。

顿时,胡大海的脑浆四射,倒地身亡。

蒋英立即砍下胡大海的头颅,然后蒋英提着胡大海的头颅去军营威胁部兵,服从蒋英领导。

大海子关住和郎中王恺宁死不服,当场被蒋英杀死。

典史李斌看到蒋英造反,就急忙拿收起印章,从城墙头顺着绳索滑下,逃到严州报告军情。

李文忠立即命令何世明、郭彦仁等率兵前去金华镇压蒋英,张德济也从信州赶赴金华支援。

处州的苗将李佑之、贺仁德等接到蒋英信后,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到胡大海被杀后,才放开胆量造反。

此时,耿再成正在与客人吃饭喝酒,听到军中有人造反,就急忙召集将士,召集的士兵还不足二十人,李佑之等人已经杀了进了。

耿再成大骂:“你们这些贼寇、奴才!我没有辜负过你们,你们竟然敢造反?”

耿再成话音未落,李佑之等人手提大槊向耿再成击来,耿再成挥剑反击,连接砍断几个大槊。

因贼寇人多槊多,耿再成寡不敌众,防不胜防,身上被击创多个伤口,血流一地,耿再成在大骂中死去。

分省部事孙炎和知府王道同,都被李佑之等人杀害。

耿再成的儿子耿天璧,在赶赴处州攻打苗兵的途中听说苗军造反,他一边派人立即到李文忠处请求支援,一边纠集耿再成的部下,急忙赶去援救父亲。

应天府早就收到了金华和处州的军情报告,朱元璋避免不了有些悲痛、哀思。

胡大海、耿再成的死,暴露出来朱元璋队伍中存在的一些致命性的问题:

一是对归降的将领,没有进行政治审查,不管是什么人,什么背景,只要归降都照单全收,乱收降将。

二是对归降的将领给予优待,并安排在重要岗位。

三是对归降的将领管理跟不上,这些人平时在干些什么,想些什么,直接领导人根本就不清楚。

在胡大海、耿再成被刺死之前,就发生过类似的情况:祝宗、康泰由徐达直接领导管理。

而祝宗、康泰干出了谋叛造反的事情,偷袭了南昌,杀死知府叶琛。

难道这几起血血淋淋事件不是乱收降将、疏于管理、监督不到位造成的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