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要不要截胡?(1 / 2)

彭涛涛像拿走自己的东西一样,直接抢过郑夺的手机,翻来覆去地欣赏,满脸惊奇。

父子两个一起看,似乎根本没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

老的问:“这是啥子东西?”

小的答:“手机,你个老哈批,能打电话的!”

“电话?这么小个东西,能打电话?”

父子俩张口闭口互称“哈批”,双方也都毫无意见。

即使一贯波澜不惊的郑夺,见了这一幕,也不免觉得不可思议。

转念一想,大约也能理解。

他从彭涛涛十八年的成长经历中,看得出来,这种不分不拘小节的情况,在他们原先的社会环境里,就是理所当然、家常便饭。

对于一部分穷苦人家而言,上大学,上好大学,是改变个人乃至全家命运唯一的一条路。

为了考高分,彭涛涛牺牲了太多,以至于除了学习,几乎什么都不会,为人处世、社会经验,完全是一张白纸。

这一点,他可不像夏小溪。

郑夺说一声“不好意思”,就从彭涛涛手里把手机拿回来,走到门外去接听。

临出门时,看了一眼自己的课桌抽屉和柜子,关着,但没锁。

“常教授。”

“小郑,宿舍安排好了吗?”

“好了,生活用品都领好了。”

“那你要忙完了,就下来,我和你爸在新生报到处外面的喷泉广场。”

常林祥说的那片广场,位于中原大学较为中心的位置。

被一栋老实验楼、一座老食堂和一片绿化带,呈270度环抱,开口处对接一个三十几级的宽敞阶梯。

阶梯下面是绿荫球场。

这个喷泉广场的中心,无疑是一座喷泉,长条形的,像法棍面包。

广场外围,靠着各个楼前绿地的边缘,站着一圈科学巨匠、历史名人,各个都是大名鼎鼎、改变人类世界观的人物,而且都是男人。

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理工男圣地”。

郑夺从励志园宿舍区走出来,步行二十分钟才到。

他拾级而上,站到广场“网开一面”的地方,左右一扫,看见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惠勒(惠勒是2008年才死的,当年,其本人还活着呢)、祖冲之等人的铜雕像。

每个铜人的表情,都和他自己一样,毫无表情。

嗯!科学就是这样冷冷的、酷酷的、无情的。

他正瞻仰着这些理工男前辈们,只见某位当代理工男同学,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野人,从旁边倾斜的山坡公路上,直接跳下来,落在广场边缘,然后继续向这边飞奔。

那人飞驰了两三步,突然伸长手臂,摸一把卢瑟福的大腿,像跳钢管舞似的,直接九十度转向,然后手一松,马不停蹄地冲向郑夺正对面的实验楼的大门。

原来这是利用了“卢瑟福转向原理”,省去了减速再重新加速的时间。

为什么是“卢瑟福转向”呢?

因为卢瑟福站在最边上,处在物质食粮到精神食粮这条路线的转折点上。

这尊铜像的左大腿根,经过无数人多年的手工打磨,锃亮锃亮的。

其他伟人们,都没这个待遇。

新生报到处,就安排在广场右边的老食堂内外。

此刻比郑夺刚到时更要热闹了好几倍,到处都是人,喧嚣的声浪直冲云霄。

郑夺穿过熙熙攘攘的学生和家长们,走向“法棍”喷泉,看见了父亲、常林祥,以及另外两个陌生人。

常林祥向他招手,大声喊:“小郑,在这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