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入学(1 / 2)

去中原的一路上,车走得并不顺。

这条道路对郑夺父子和常林祥三人来说,都很陌生,没走过。

郑国宝拿着地图,一路研究,指挥方向,时不时走错个岔道,这里耽误一会儿,那里耽误一会儿。

三个人商量着来,天黑尽了,终于进入中原市。

三四百公里的路,没什么堵车的情况下,开了九个多小时,比绿皮火车还慢。

尽管如此,郑国宝依旧兴奋。

因为,他就要见到大学是什么样了。

大学在他的心目中,有着无比神圣的地位。

他和无数穷苦家长一样,一辈子都觉得,大学那扇门,就是鲤鱼化龙的龙门。人一旦踏入其中,命运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

从小到大,勤登书山、泛舟学海,吃得苦中苦,就是为了这一跃。

他自己没有这个机会,但儿子做到了,他也自豪。

跑这一趟,是为了送郑夺上学,更主要的,是圆自己一个大学梦。

自己上不了,沾儿子的光,能进去看一看,此生也不留遗憾了。

晚上八点多钟,“小绿”终于抵达了中原大学的正门前。

郑夺降下车窗,仰望高大气派的大门,庄严肃穆的牌坊,似曾相识的熟悉感立刻浮上脑海。

前世,他从没来过中原市,没走进过中原大学,但是在招生资料上,在互联网上,都看过这个地方。

这是他上辈子明明够得着,却错过了的好地方。

父亲双眼放光,开门下去,好好瞻仰,“哇——这就是大学!这门就好高好大,比我们棉纺厂的大门,要好看多了!要是有照相机,真应该在这儿拍个照,留个纪念。”

这一路上,常林祥已经跟他详细介绍了关于中原大学的方方面面,尽最大努力,满足了这位中年父亲对儿子即将就读的高校的好奇。

“郑夺家长,今天太晚了,就不进去逛了。我们开到西门去,找个旅馆住一晚,明天郑夺自己去报道,我带你好好逛逛。”

“好,都听领导安排!”

常林祥哭笑不得,郑国宝一口一个“领导”,叫了一路,让他既不好意思,又没法解释。

“行了,上车吧,明天我找个有相机的朋友,给咱们拍几张合影。”

西门外,是中原大学周边最集中的商业区,有大酒店、小旅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旅游服务也一应俱全。

隔着一条公路,另一边是占地五六十平方公里的崇山湖景区,其中崇山湖的面积,就有26平方公里大。

风光怡人,经济繁荣。

常林祥指路,郑夺开到西门外,找了一家二星级的宾馆,开了一个三人间。

不高档,更不铺张浪费,也不寒酸。

休息一晚之后,大家精神饱满,开车从西门驶入,正式踏入中原大学。

校园是允许车辆驶入的,当年停车费也极其低廉,一小时才五角钱,爱停多久停多久。

不过当年那时候,私家车还是个非常稀罕的玩意儿。

开车送孩子上学这种事,不像如今这样天经地义,普及到了家家户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