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文坛新秀(1 / 2)

推荐一个新人新作,参加鲁迅文学奖评选,这可是破天荒的奇事。

正常来说,但凡任何一个文学奖,都不可能让一个新人入围,更别提获奖。

写得再好,也不可能。

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好与不好,根本就没个公认的评判标准。

不像打擂台,强和弱、输和赢,一目了然。

文坛不一样,只要进入一个大致相当的品级,同一级别之内,孰高孰低的问题,便再无客观性可言,完全就是权力说了算。

所以,文学评奖,除了看作品,更要讲资历和人脉。

也就是说,明面上看,只是一部作品得奖,

实际上,得奖的是作者本人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和社会关系维护力。

至于诺贝尔文学奖那一类终身成就奖,就更是如此了。

新人,谁关注?谁捧?

在郑夺的前世,《师兄的透镜》之所以获奖,正是因为晓航已经是成名作家,资历积累、人脉关系都到位了,再拿出好作品来,一切就顺理成章。

但这一世的郑夺,典型的“少年穷”,要啥没啥啊!

因此娄瀚此言一出,编辑部的同事们,全都吓掉了眼镜、惊掉了下巴。

“总编,您今天是真喝多了。来来,咱先放下酒瓶子说话。不,别说话了,吃串儿,吃串儿!”

娄瀚看着包括刁绮在内的一众人,“我就纳闷儿了,你们一个个的,平时抱怨不少,说文学不可能再有春天了,那愤世嫉俗的样儿!

“今天怎么了?我现在说的,不就是为文学的又一春,探索一种可能性吗?

“老这样,非要拼个N年以上,非要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多少篇,非要作协会员,等等等等,那样下去,文学就该完蛋!活该再无春天,还想繁荣,想吃屎!”

刁绮喝了一口酒说:“娄总编说得也有道理。不管什么圈子,只要越划越小、故步自封,那就肯定谈不上繁荣。

“推选郑夺评选鲁迅文学奖这事,我看可以试试。不管什么文学奖,不面向社会征稿,的确是有道理的,但在这道门槛之上,还要再设很多更高的门槛,就未必是好事了。

“郑夺的作品,已经在我们杂志上发表了,而且反响热烈,我认为,单看作品,不看资历,它已具备了入围的资格。”

“说得好!”娄瀚高喝一声,与刁绮碰杯。

一饮而尽之后,他就拿出手机,翻开屏幕,打开通讯录。

“魏老师,《师兄的透镜》看了没?”

“师兄……《人民文学》是吧?那个第二篇,据传是高中生写的那个?”

“对!你写点啥没?”

“嗯——这个作品,确实不错,很有新意,也有实验性。”

“那你给评一个!”

“老娄,你让我给一个新人,还是个高中生写评论?开嘛玩笑!”

“评一个,赶紧的!”

“干啥?这新人,你亲戚啊?”

“滚蛋!”

“小文儿啊,我们这一期杂志你看吧?”

“看了,娄老师。这一期可真大胆,居然把新人作品放到第二篇。诶,我听人说,作者刚高中毕业,是真的吗?”

“是真的。我跟你说,我们社,很看好郑夺,懂我意思吗?”

“哦——我明白了,这是让评论圈多关注呗!”

“对,多往好的说,要有高度。”

“行,娄老师的面子,谁不抢着挣啊?”

“哎——袁老师,忙吗?”

几分钟工夫,娄瀚打了若干个电话,都是资深的、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

这些人的每一个字,都能引发一场地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