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文学之路(2 / 2)

两秒钟看完了前两段之后,刁绮已经预判,这篇文章注定要被丢进废纸篓了。

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编辑,职业素养要求她,至少耐心读完一遍。

“还行,至少文笔是成熟的,很老练。哦,‘师兄’才是主角,从‘我’的旁观者角度,讲述天才的故事。

“‘师兄’这个角色的塑造,还有研究所里的一帮寄生虫,形成了强烈反差。

“真实的科研环境,应该不是这样的吧?这个作者是不懂装懂,还是刻意使用的荒诞手法?为了戏剧性?

“有点意思,再看看吧!

“嗯?对奖金分配出现分歧了,冲突点来了。”

不知不觉,她看到了一万字。

又不知不觉,看到了两万字。

一个又一个悬念,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吸引着她不停地问:然后呢?师兄到底做了什么?

越看越想知道谜底,越猜疑问越多。

作者功力深厚,就像一只狡猾的老狐狸。

他十分巧妙地在每一个关键节点,半遮半掩地揭露上一个谜底的同时,趁读者不注意,立刻又塞进下一个新的疑点。

时不时来点小科普,通过“师兄”的嘴,带出了宇宙大爆炸的第一缕光、引力透镜等物理概念。

令非专业人士看不懂、摸不着,却能感受到一些天文的魅力,和科学家追求终极真相的乐趣。

作者在沿途布下一连串的诱饵,引诱读者进入一个大圈套,如丝般顺滑就陷了进去,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全文。

谜底到最后也没有彻底揭开,让人意犹未尽,到看见最后一个句号,都还想问一句:“发生了什么?”

刁绮忘记了时间,直到被同事催促,才发现,该下班了。

“这个故事好丰富!‘师兄’给‘我’设置了一系列的谜,像玩寻宝游戏一样,通过‘我’的解谜过程,让故事越来越离奇。

“情节一波三折,从头到尾推进得无比顺畅。

“这小说……”刁绮在心里斟酌用词,“太好看了……”

最终,她有点沮丧。

对于纯文学来说,“好看”并不算一个好的评价,甚至不算是个积极评价。

“好看”意味着通俗甚至媚俗,它无疑是流畅的,但往往也是不需要太多反思的。

这对文学性,常常是一种伤害。

她有点不确定了,但她太喜欢了。

她盯着显示器,陷入沉思,都没听见身后传来了主编的脚步声。

“刁绮,还不走啊?”

总编娄瀚穿着条纹衬衣、浅色西裤,脚下的皮鞋发出噔噔脆响。

“娄总编,我想推荐一篇文章,但又有点犹豫。

“作者可能是个新人,也可能是知名作家换了笔名,文笔老练,写得比较含蓄,展现出了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又……

“怎么说呢,给我的感受是,感受太多了,一时间表达不出来。”

“哦?你这说法倒是引起了我的好奇,显得这个作者技法很高明啊!”

“不,总编,不是技法的问题。技法上,反倒说新不新,他用了推理小说的手法,节奏控制很好。

“这非常通俗,更像是类型小说。但是吧,要是因为这个就给枪毙了,我又觉得错过了什么。”

“那你发给我吧,我明天看看。对了,作者叫什么?”

“郑夺。我感觉像是真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