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同名少年作家是你吗114(1 / 2)

正式开课了,应用数学一班、二班的同学们,对这位整个军训都不见人影的神秘同学充满了好奇。

不知道是个什么关系户,竟然有这个本事。

每个人脸上都蒙着一层健康的黑色素。

有些人的肤质特别容易晒黑,一个月之后,看着就像个挖煤的。

唯独郑夺依旧是个白面书生模样,令人嫉妒。

这个月来,除了五个室友,他完全没和别的同学有过接触,仿佛不是这个班的。

尽管如此,就凭“关系户”的猜想,还是有不少人希望他当个班干部,甚至院系学生会干部。

他本人对此毫无兴趣,只有上课很积极。

从不缺勤,从不迟到,每次都坐第一排,下课后一定有问题要问老师。

才上了不到一星期的课,不少老师们一听见下课铃,就有点犯怵。

有些讲师和教授们,对他早已非常熟悉了。

因为他们在大二甚至大三的课堂上,已经被这个教学生涯中最难糊弄的学生搞怕了。

而终于在大一的课堂上点名点到他,才是真的意外。

原来这家伙是个新生!

今年的新生好猛!

郑夺也不是故作高深,而是初级的知识点他已经全部掌握了,而在实验室和编程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就不可能有简单问题。

那么自然,一开口,不是烧脑就是偏门。

但这对他来说,很重要。

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多太杂了,光是知道哪够,必须快速理解吸收,好运用在自己的事业上。

不过,这种情况仅限于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这些理工科课程。

对于语文、英语、政治、哲学、体育等,那没什么可问的。

这天的大学语文课上,讲师点到郑夺的名,忽然想起,上一期《人民文学》的第二篇小说,作者好像就叫这个名字。

讲师开玩笑问道:“作者不会就是你吧?”

郑夺也开玩笑回答:“不是我爸,我爸是个技术工,不会写小说。”

讲师也没有揪着这个谐音的小玩笑不放,继续讲课。

同一天的另一时间,另一大楼,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班在上语文课时,他们的讲师恰好也提到同一个人。

“好,下课了。另外,今天给大家推荐个课外阅读,《人民文学》上有一篇新人作品,叫《师兄的透镜》,很有意思。关键是,听说作者还在上高中。”

一些还算了解《人民文学》的学生们开始议论起来,有些吃惊。

“高中生写的东西,能上《人民文学》?老师没开玩笑吧?”

“《人民文学》投稿很难吗?”

“亏你还是文科生,连《人民文学》都不知道!这是国家级的大刊,一般只收成名作家的作品,很少会发新人的,更别说高中生。”

“那这人是天才啊!”

讲师接着说:“作者叫郑夺。高中生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作品,值得大家认真学习,我听一些评论家说,这个小说还入选了今年的鲁迅文学奖。”

这下教室里更加热闹了,对这个爆炸性新闻的真假产生了强烈的质疑。

苑如饴脑子一懵:“郑夺?不会是我认识的那个郑夺吧?不可能不可能,他是个学数学的,怎么可能呢!而且老师说了,作者还在上高中呢!”

尽管心知不可能,但不知为什么,仍然感到特别兴奋,想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夺,甚至还带有一丝求证的目的。

她等不及跑回宿舍,就在教学楼外面的公用电话亭打电话,拨通了郑夺的手机。

郑夺一看号码,不认识,直接拒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