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胥吏活计(1 / 2)

待杨玉休与曹溶都各自离开以后,李双喜也在小吏的带领下,来到了属于侍郎处理公务的房间内。

这个看起来与李双喜一般年纪的,年轻小吏还有些聪明,竟然擅自将他领到了曾经那属于左侍郎的地方。

此房间内的东西显得很是简单,一套桌椅,一排柜子,以及会客用的桌案茶几等基本配置,最后便是满屋子摆放的各种书册或公文了。

李双喜对此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坐在位子上,随手翻看了桌案上的各种册子,并随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房中除了这小吏以外也没其他人了,那小吏立刻拱手应道:“回侍郎大人的话,小人名叫焦永年。”

“永年.......这名字倒是不错。”

李双喜微微一笑道,没想到这名字听着还要比他这双喜更像回事儿。

继而又问道:“永年呐,你在这户部干了多久了?”

焦永年应声说道:“自小人的爹逝世后,小人就继了这位子来到了户部,算起来也有小两年的时间了。”

李双喜这才想起,这年头的胥吏都是属于子承父业的那种,一个胥吏之位爹没了儿子继续干。

不管是地方胥吏也好,还是这六部各司的胥吏也罢,全都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但还是那句话,规矩虽然是死的,但人却是活的。

虽有子承父业这个规矩,但也不一定就能够一直执行得下去。

或者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规矩就一定会变质。

有的能够传下去,而有的就传不下去,这传不下去的当然不是因为没有儿子,只是因为这其中的道道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多。

李双喜对此,也是有些了解的。

他缓缓抬起头来,细细端详了焦永年片刻后,又轻声问道:“说说吧,你在两年前继承这父业的时候,是花了多少两银子啊?”

“这.......”

焦永年闻言,不禁嘴角一颤,支支吾吾的显得很是为难。

李双喜淡然一笑道:“无妨,尽管直说皆可,反正这些事情早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了,而且明朝这一两百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如今又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是,侍郎大人。”

焦永年深吸一口气,低着脑袋拱手应道:“是因为家父在临终前给小人留下了五百两银子,根据家父临终遗言,小子就用这五百两银子买........嗯,便顺利继承了这个家父之位。”

“哦?”

李双喜半眯着双眼,厉声问道:“继承一个胥吏之位需要五百两?”

焦永年的头埋得更低了,颤颤巍巍的说道:“是的,侍郎大人。”

“因为这里是户部,户部算是各部中大家都比较想来的地方,故而继承此位所需要的钱也就给得更多一些,有的重要职位更是需要上千两银子才可继承。”

李双喜神色舒缓,用着轻松的语气又问道:“若是没钱继承呢?那此位子的空缺又是如何补上的呢?”

焦永年偷偷瞧了一眼侍郎大人,见其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这才不禁长舒了一口气。

又继续述说道:“一般大多数人都能能继承,至少没几人会是因为没钱而无法继承的,在没有什么大意外的情况下,大多数在这个位子上干了几十年的人总是会有一些积蓄的,就如同家父一般,会给小人留下一些余钱用于继承此吏位。”

“若是因为后代没人或是没钱而留出的空缺,便会........便会.......”

“便会什么?”

“到时就看盯上此位子的人当中,谁的权力更大,谁愿意花的钱更多了,如此便可安排谁的亲信或什么人进来。”

“不过这也仅仅限于一些比较值钱的位子,若是一些谁都不愿去的不值钱位子,那么即便后代无人,也会从一些旁系后代当中找一人出来继承。”

“这样么......”

李双喜听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样的事情倒是十分符合常理啊。

肥差大家都在抢,而不肥的差事甚至连看都难道看两眼,实在没人了还得强行拉人补上,谁补我不管,反正不能是我补。

李双喜微微一笑又问道:“像你这样的胥吏每月俸禄多少?”

“俸.......俸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