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科技他是一张网47(1 / 2)

周然猜测,太空电梯的项目应该就隐藏在空间站制造技术后面。

毕竟想要制作太空电梯,就必须先有空间站作为基石。

毕竟太空电梯都是从上往下‘放’的,而不是从下往上‘立’的。

而空间站这种东西,光做出来还不行,还得有把它送上去的能力。

目前华国、不对应该说全世界所使用的化学火箭,载重能力实在是太低了,想要把一个完整的空间站送上天,如果不考虑失败的损耗,至少也需要数年的时间。

等到那时候人类都已经毁灭了。

所以必须要先升级推进力,才能够快的将空间站送上天。

也就是可变比冲等离子体推进器。

你说用核聚变炸上去?那只能收获一个大号的断了线的风筝。

但是如果要使用可变比冲等离子体推进器进行推进的话,就需要极为庞大的电力,如果不能在上面直接装一个聚变反应堆,那可能必须要通过超导电池和无线电力传输的方式结合供电,才有可能满足需求。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如果我们不需要脱离地球的引力范围,那么反重力技术也许可以使得很简单的就将空间站送上太空。

只不过如果这个反重力场真的这么方便的话,那么还需要建造太空电梯吗?

周然对此表示怀疑,从反重力场进度条上孤零零的0%就可以想象它的难度了,而且系统列出来的参考资料也是寥寥无几。

这么一看果然科技星图就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每一个科技都和其他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周然有点好奇之前错过的人工冬眠技术后面又有着什么样的科技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目前最重要的还是通用人工智技术,毕竟体验过完美实验助手,这是最直观的感受人工智能的强大。

虽然周然看着科技星图畅想了一下未来,不过眼前量子计算机还只是存在于自己的脑海之中,其他的不管是什么大饼都要靠边站了。

有了几乎达到量产要求的图纸之后剩下的就比较顺利了,毕竟不是反应堆那种巨型工程,在材料齐备的情况下,周然只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就将量子计算机的原型机给搞了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周然发现系统给出的量子算法并非完全创新的算法,而是在现有的算法上进行大幅的优化,使得能够在干涉相消之后得到几乎100%的准确率。

周然不由得感叹,虽然知识上都是已知的内容,但是如果要让他来进行优化,能够把算法优化到这个份上不知道要花多久。

这套量子系统并非将现在市面上所有系统推翻重来,为了易用性,整个系统埋藏底层,相当于一层虚拟机一样,能够对在这套量子系统上运行的任何操作系统进行加速。

类似操作系统和量子芯片之间的联通媒介,这样就不需再单独为量子系统适配单独的软件,完美保留了兼容性。

周然使用试了一下,感觉和用自己的量子笔记本的感觉差不多,不管输入什么几乎都可以瞬间得到结果。

接到周然的通知之后,赵局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周然的实验室,表情看起来似乎比周然本人还要兴奋。

“这就是通用量子计算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