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学堂起风波(1 / 2)

正午时刻,贾珣照例花一个时辰作一篇四书文。

以考促学,以学促用。每日花一个时辰作四书文或者试帖诗,能比死读书效率高上许多。

自考完毕,贾珣再研究市面上卖得很紧俏的“坊刻”文章,读书不能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况。

坊刻文章,即各书坊卖的四书文等,大多为两种:第一种叫“程墨”,是科场主副考官和十八房考试官加以批注的优秀范文。第二种叫“房稿”,即较为出名的进士所作的八股文选集。

这些文章很受士子们欢迎,全国各地随便一个书坊都有售卖。如果是从神京城中状元书斋,那样用最上等的浣花筏抄写的,最便宜的一篇文章需花费纹银三两,多的则要到六七两不等。

贾珣平时的月钱为二两银子,他可买不起这样的高端货。

他买的几篇文章都是从小书坊那里拓印的,六篇文章共花了一百二十文铜钱。只要能用就行,他可没多余的钱花费在这些奢侈品上。

即便如此,一百二十文钱,在市面上能买四五斤猪肉了。这些文章对于一年不知肉味的老童生来说,还是太贵,不一定舍得买。

另外,一套纸墨砚台,又要花费一二两银子。但这些银钱省俭不得,一手好字在举业上可谓是举足轻重。

由此可见,读书花费虽然不如学武多,但还是有些门槛。

第二天清晨,贾珣照例卯正起床,练了半个时辰剑法。

三年前,贾珣从焦大处学到几路剑法防身。几年里练剑勤耕不辍,凭他这一手精纯的剑法,等闲三五人近不得身。

不过县试临近,一切都以学业为重,现在他每日练功的时间已经从两个时辰缩减为一个时辰。

毕竟临阵抱佛脚,抱得越多就越稳。

洗漱完毕,再读书练字。待巳时吃过早饭,贾珣便穿戴完毕,带上书籍文具,便往族里学堂而去。

昨天恰逢是冬至,学里休沐一天,今天则照旧上学。

贾氏族学位于宁荣街后街,离两府并不远,走路过去用不了半炷香时间。

贾珣走在路上,旁边仅跟着一个小厮林三。这林三是东府里分拨给贾珣的长随。

当初听到这个名字,贾珣吓了一跳,连问他会不会对对子,认不认识叫宁仙子,骚狐狸的。

搞得林三一头雾水,他连字都不认得,对子是啥东西?还有什么狐狸仙子的。

当时林三脑袋晕乎乎的,但也恭敬地回答:他在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家里给他起名叫林三。后因家里人口太多,所以卖他换几两银子之类云云。

贾珣边走,想起十岁时遇到林三的情形,啼笑皆非。经过几年的观察,此林三确实非彼林三,可能是此名字太过常见,碰巧而已。也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穿越者。

片刻之间,二人已经来到贾氏族学门前。现在时间还早,先到的只有寥寥几人。

贾珣从林三手中接过书箧,在学堂里找个座位坐下,继续看起书来。

过了大约二刻钟,族学里的学生才陆陆续续到齐。

其中贾藻等人看到正在读书写字的贾珣,便围上来问候,“珣叔来得真早,凭珣叔的才学,明年二月的县试,一定是十拿九稳。”

这些贾氏远房的子弟,没啥本事,专门好阿谀奉承之事。

看着众人,贾珣也拱手道:“不敢当,尽力而为罢了。”

“哼,不知某人在显摆什么?令人笑掉大牙,十拿九稳?不知道的还以为中了案首。”一道阴阳怪气的声音传了过来。

贾珣眼睛一眯,这人无缘无故在众人面前嘲讽他,胆子可真不小。莫非觉得他软弱可欺不成?

刚才大献欣勤的贾藻等众人纷纷回怼道:“金荣,你小子在胡说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