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抵达(1 / 2)

听着张仁晸“如数家珍”一般抖落出龙虎山的隐秘,李书文心中叫苦不迭,恨不得立马给自己来两个大嘴巴子。他原本只是想从老头子嘴里套点情报出来,顺带试探一下张家这次履约究竟有没有底,没想到这一问,居然隐约有捅出个大秘密的趋势。

“我这嘴怎么就这么欠呢……”李书文看着老人眼里隐含的笑意,当即明白这故事今天不听完是不行了,粗犷豪放的脸庞上也浮现出一抹受气媳妇模样的苦涩。

李书文总觉得自己好像又被坑了,他不知道这老头子接下来要说什么,但是他知道自己听了之后多半又会被对方“威逼利诱”当牛马干苦力……

看到某枪王一脸懊恼的样子,张仁晸干朽沧桑的脸上扯出一丝笑容,嘴上则继续毫不停歇。

“……尽管虚靖祖师当年将有关神霄之法的一切精要都留在了道藏之中,但千年以来,很少有人能练成。”

“父亲复刻出神霄之法的消息让族老们惊叹不已,他们当时就意识到,这或许是近百年以来,天师府离虚靖祖师最近的一次。”

“你与我龙虎山自有缘法,应当知道虚靖祖师对天师府意味着什么。”老人望着李书文,明明在说一件族内并不怎么光彩的事情,但张仁晸却好似全然不在意,他的声音苍朽老旧,但却像是一柄锐利的快刀,将那披在千年世族血肉之上的画皮割开,将整个家族内里的贪婪赤裸裸地展露出来。

“于是道光十九年初……府里的老人们替我父亲答应了一门亲事。”张仁晸自嘲一笑,眼角的皱纹都因此被拉长堆叠,“新娘子姓陈,是陈家当时的掌上明珠。”

“陈家?”

李书文当即想到了上船之前,那个名为“陈扶摇”,穿着青色单衣的富态中年人。

那是一个不显山不漏水的家族,他们与传承千年声名远扬的张家不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那个家族的底细。他们一直不为正史所记载,却又总在口口相传里延续着混血的隐秘。

颍川、陈抟、乃至于道门南宗金丹派……所有陈姓的世家、名士、宗派,就好似一根根绵长的丝线,纠缠交错成一团杂乱无章的球,将那个家族紧紧包裹在其中,让人看不真切。

“是的,陈家。”提到这个家族,老人略带深意地瞥了李书文一眼,“我知道你想问什么……”

“只是我对陈家的了解也很浅薄……和对天才尚有优待的张家不同,陈家的人无论天赋高低,几无自由。”言及陈家,张仁晸叹息了一声,这一刻,李书文能感觉到老人从内而外散发出的迟暮之感,那是一种被悔恨啃食多年而失掉心气的迟暮,“我所知的,关于这个家族的一切,全都来源于我的母亲。”

“她叫陈秀寒,是当初百年内,陈家老人们最满意的女儿。”

缅怀、遗憾、追悔……种种复杂的情绪此刻在这位当代天师脸上的沟壑中爬行:“无论是天师府的族老,还是陈家的那些老人们,都没有问过我父母的意愿,而是一意孤行,促成了这门亲事。”

说到这里,张仁晸的嘴角流露出浓浓的讥讽,这个已然年逾花甲的老人,此刻却有一种少年人独有的,对老旧权威的蔑视:“他们知道虚靖祖师的生母是陈家女,所以拼了命地按图索骥……想要再造一位活在当世的……”

“玄风演化天尊……”

李书文默不作声,他知道张仁晸口中的“玄风演化天尊”代指何人。

宋时大观年间,道门雷法大兴,天下道宗无不争相钻研,天师府身为个中翘楚,更是不遑多让,历代天师也多凭借雷法闻名世间。

如今被奉称为“玄风演化天尊”的,正是龙虎山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张继先——那是威名直逼初代天师张陵,中兴天师一脉的超级混血种,龙虎山历来以其为傲。他生之前,雷法不过小道,自他伊始,便一跃为道门真解。

“真是疯狂、固执却又死板的想法……”李书文思绪万千,心情复杂,作为一个野生的混血种,他很难理解这些屠龙世族对顶尖天才的疯狂追求。

“所以呢?他们成功了么?”枪王望着舱内那个一直以来被自己视为老不羞的当代天师,那个寄予陈张两家希望的老人。

“由于是世族联姻,且事发突然。”张仁晸似是没有听到李书文的话,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自顾自地言说,“所以我的父母彼此间并无情愫。”

“但他们夫妻二人平素相处却依旧举案齐眉,直到诞下我的那一天……”言及此处,老人的双瞳缓缓点亮出一抹暗金色的耀光,煊赫的光芒之下,李书文隐隐有些喘不过气,那是来自更高位血统的压制。

“我应当是生于一个炎炎夏日的正午……”张仁晸的黄金瞳像是要燃烧起来,里面流淌着李书文从未见过的暴虐,宛如一头择人而噬的恶龙在复苏。

空气一时间仿佛凝滞,李书文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雪银长枪,那是一柄灌注了真龙鲜血的炼金武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这种威压。

“人老了,嘴就是容易碎……”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或许是见到了李书文的窘态,张仁晸蔚然一笑,充斥在舱内的压迫感于瞬间如潮退般消逝,老人眸子里的光亮也随之熄灭,再度变为那浑浊的样子。

“哦……对了,一开始你问我为什么要来……”张仁晸忽然起身,双手背负,一步步走至舱门前,与李书文并肩而立。

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雨,浓重的雾气弥漫在整艘船的四周,显得格外朦胧。

“虚靖祖师曾经真正镇压过一尊龙王。”老人转过身子,直视着李书文,轻声说道。

“甲子之约,亦是缘起于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