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生短短几个秋(1 / 2)

接下来的一整天,老徐都惴惴不安,好像下一秒就要撒手人寰一样。

所幸他到底是做了几十年的厨子,做菜已经形成了习惯,再加上晚上的酒席相对而言花样没有那么多,最后只是加了一条鱼,一个鱼圆汤,两个家常的小炒菜而已,其他的菜基本上都是中午没吃完的菜又热了一遍。

六点一过,伴随着鞭炮声响,安置房楼下的酒席又热闹了起来。

老徐又领着几个帮工开始传菜上菜,晚上的活儿明显就轻松多了。

几人半个小时就上完了菜,三三两两就开始往灶台这边收碗筷。

老徐留下了两个中年妇女洗碗,剩下的人则是上菜,这样一边洗碗一边上菜,最后收拾的时候会快一些。

没过多久,酒席就散了场。

老徐这边也收拾得差不多了,把最后的几桌一收拾,老徐就把那几个帮工的中年妇女叫到一起,随便说了几句场面话,一一给钱让她们离开。

临到了最后那个中年妇女的时候,老徐一边从兜里掏钱,一边抬头看了她一眼,突然说了一句。

“你是不是以前新民村二队的那个王幺妹?”

“……”

中年妇女愣了一下,随即惊喜道。

“是啊,我就说你很面熟,早上喊你徐德全,你还装起认不得我的样子。”

她说着,脸上满是笑容,虽然已经老了很多,但是眉眼之间依旧有几分当年的模样。

老徐看着她笑容灿烂的样子,不知为何,突然有些拘谨。

他倒不是对这个老同学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这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他也没混出个什么名堂来。

其实两人也不是几十年不见,充其量就是十来年不见而已。

以前九几年的时候,农村还没怎么发展,老徐在村里办席的时候和这些老同学也都有来往。只不过零几年之后,他这小儿子要上高中,农村的高中教学条件不是很好,他就带着儿子交了钱去了城里读高中。

这一走,转头再回去就已经是农村改拆迁的日子了。

他也来不及和以前的这些熟人打个招呼,转头回到城里又忙着一些生活的琐碎,如今再见到这些老熟人,不免有些感慨。

不等他多说两句,王幺妹就看了看老徐的儿子,笑道。

“这是你儿子啊?都这么大一个了,长得好高哟,现在是读书还是工作了?”

“已经工作了。”

“那可以撒,你现在就轻松了,儿子长大成材该孝敬你了。”

“孝敬啊,怕是还不好说。”

老徐笑着玩笑一句,回头看向儿子时,儿子的脸色有些尴尬。

他也不好继续调侃儿子,便没有继续往下说。

王幺妹和他这个老熟人久别重逢,一时也有些惊喜,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嗔怪道。

“我看你现在是有点儿飘了哟,上午跟你打招呼,你啷个装作认不到人呢?”

“……”

老徐讪笑不语,只能装傻充愣。

虽然没有解释,不过这熟人重逢,一个是流水席上的厨子,一个是打杂工的临时工,的确是境遇有一些惨淡。

王幺妹捋了捋耳边的乱发,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感慨道。

“德全儿,你还是可以撒,今天怕是又赚好几千哟。”

聊到这个,老徐的腰杆稍微挺直了一些,笑道。

“没那么多,赚点辛苦钱。”

“啥子辛苦钱哟,你哄我不懂是不是?我又不是头一回来安置房帮忙了。一般这种酒席一桌六七百的报价,你最起码要抽一百块钱一桌,今天中午就是四十多桌,你最起码赚个四五千,是不是?”

王幺妹和以前一样,口齿伶俐,略带着几分咄咄逼人的架势。

老徐笑了笑,装作没听见似的。

不过这话是这样说,账却不是这么算的。

老徐自己是办厨的厨子,很清楚其中的门道。他这一行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明面上虽然有个几千块钱的收入,实际上刨去这些帮忙的帮工工资,最后也就是两三千块钱左右。

这收入说起来夸张,实际上现在这年头,建筑工地上的钢筋工、木匠之类的工作也基本上是三百块钱一天起步,多的也可以做到五六百块钱一天。

如果是搞装修,按照计件来算的装修工,一天干一千多块钱也不算难。

老徐现在办一次酒席赚个两三千块钱,说起来很赚钱,但是一个月最多也就这么办个两三回,如果是淡季,那更是一个月可能都开不了一次张。

如果不是有以前在农村办了很多年的酒席,勉强还算是有一点口碑在这里,他甚至连这点辛苦钱都赚不到。

王幺妹见他总是笑笑不说话,砸吧了一下嘴又换了个话题道。

“对了,你不是还有一个闺女的吗?她现在应该早就结婚了吧?”

“嗯,结了。”

聊到女儿,老徐脸上的笑意淡去了几分。

相较于儿子的不着调,女儿没能嫁个好人家,其实反倒是让他更为揪心。

毕竟儿子再怎么晃荡,总归是能随便找点事做,混口饭吃倒也不算难。但是女儿如今嫁了人又要带孩子,不仅会受到婆家的冷眼,自己想要找份工作也很难,到时候一辈子这么寄人篱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王幺妹虽然看出来老徐的笑容有些勉强,却还是说了几句场面话。

“唉~这闺女始终都是要嫁人的,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说是不是?那你这个小少爷结婚没有诶?”

“他?”

老徐回头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玩笑道。

“他打光棍撒,现在潇洒得很,反正自己赚点儿自己用,天天啥子都不愁。”

“……”

老徐的儿子挠了挠鼻梁,没有吭声。

这种隔代人的玩笑话,他这个小辈一向是不好接话的。

老徐见王幺妹一直问他的近况,便也顺口问了她一句。

“我记得你好像有个闺女,她现在怕也有个二十多岁了?”

“二十六,她还在读研究生。”

“哟,那不得了哟。”

“啥子不得了哟,现在读书没什么用了,好多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我也晓不得还能供她读几年。”

王幺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明显淡去了几分。

这话聊到这里就没什么意思了,都是一些人到中年的琐碎。

老徐一向是不喜欢聊这些的,正好这个时候,办席的主人家的那个中年男人走了过来。

老徐和王幺妹客套了一句。

“我这边马上要过去算账,我先过去一趟。”

王幺妹见他要走,这时才想起来,招手道。

“那你留个我的电话嘛,以后办席可以找我来帮忙。”

老徐嗯了一声,拿出手机记下了这个老熟人的电话,这老友久别重逢就这么匆匆忙忙的散了场。

遥想以前在农村的时候,那个时候赶个集,站在路边都能聊个一上午,如今反倒是没什么可聊的了。

老徐来不及感慨,转头就和办席的东家算起账来。

那东家的中年男人相当爽快,一见面就拿出一叠钱,客套了一句。

“徐老师,今天麻烦你啰。”

“不麻烦,今天的菜还可以吧?”

“你毕竟是老师傅,水平还是没得说。”

客套了几句之后,中年男人数了数钱,说道。

“今天中午是四十五桌,后头加了两桌。晚上是二十二桌,你看对不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