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流水席(1 / 2)

有些老年人是很忌讳别人说他老的,大概老和死是一个很接近的关系。

生老病死,总是让人畏惧。

老徐一开始还没注意到自己这岁数已经算是个老头了。

现在女儿的这番话无意之间还点醒了他。

人一过了五十岁这个坎儿,往后数数日子,其实也就是二三十年而已。

虽然老徐并不服老,但是岁数摆在这儿,不服也不行。

他倒并不是怕死,而是担心自己的这一对儿女。

这两年来,自从老伴儿突然没了,他总是担心自己也这样毫无征兆的没了。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的确是会莫名的患得患失。

不等老徐多感慨一会儿,女儿就起身走到外孙女身边,帮她抹了抹嘴边的饭粒。

老徐指了指隔壁的厕所方向。

“里面有热水,给她洗把脸。”

“没事,回去再洗。”

女儿说着,拉着外孙女,告了个别。

“老汉,妍妍还要上学,那我和张勇就先回去了。”

说话间,她暗暗用手肘碰了碰正在吃饭的女婿,牵着外孙女就往外走。

言谈举止之间,已经变成了街坊邻里常见的妇女模样,她就像是变成了一只护崽儿的母鸡,带着几分中年女人特有的尖酸刻薄。

老徐看着她牵着外孙女往外走,犹豫了一下,还是招呼一句。

“那你明天再过来嘛。”

父女俩儿说话的时候,女婿才刚放下筷子站起来。他估计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老徐送走了女儿一家三口,回头正打算继续吃饭,突然发现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放下了碗筷回卧室了。

大概是不想他问起工作的事。

老徐看了一眼冷冷清清的餐桌,倒是一点儿也没介意,端着碗去厨房盛了半碗米饭,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吃完饭,他简单的收拾收拾就出门去了下街口菜市场。

他要去准备明天办流水席的材料,顺便找几个中年妇女在办席的时候帮忙。

以前九几年的时候,他在农村办流水席,一般都是主人家里自己准备食材,他只负责根据这些菜,适当的提一点要求。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基本都有菜地,再加上家里养了猪,一般办酒的时候都是就地取材,大菜也就是蒸出来的头碗。

现在不一样,哪怕是安置房办流水席也讲究一个排场,鸡鸭鱼肉一样也不能少。

每一种菜都有讲究,像是蒸鱼用的鱼,如果是鲢鱼,无论是白鲢还是花鲢都属于比较掉价的,最好还是海鱼或者是桂鱼、黄鱼这种比较高档的鱼。

有的主人家还会买一些龙虾或者是海参,作为喜庆的彩头。

老徐以前学厨的时候,跟的师傅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师傅。

当时师傅教的办席流程,讲究的是八大碗。

肉菜就是蒸鱼、炖鸡、炖鸭、葱花酥肉蛋卷汤

其次还有梅菜扣肉、蒸猪蹄膀、糯米饭、夹沙肉。

开席适当加几个凉菜冷盘,八大碗上完之后就加个青菜汤收尾,这就算是一桌酒席了。

不过如今菜式改良,除了最基础的鸡、鸭、鱼老三样,其他的菜一般都会适当的增减变化。有些过于新潮的菜,老徐也需要去问其他的同行,现学现卖。

归根究底,今时不同往日,生活条件好了,龙虾海参、燕窝鱼翅也成为了办席的可选项。

老徐还记得以前农村办酒席,蒸的猪蹄髈算是最受欢迎的头菜。

所谓蹄髈就是猪肘子。

蒸过的猪蹄膀色泽鲜亮,软糯流油,带着一点酱油的香气和天然的肉香,对于那时的人而言,可以说是最实在的菜。

哪像现在做龙虾,一般都是做成肉泥丸子,摆在虾壳里面,一桌七八个人可能就一人一个丸子,纯粹只能算是吃个样式。

老徐坐着公交车来到了菜市场,拿着材料清单,去卖菜的档口问价。

他已经五六十岁了,但和正值壮年的小年轻没什么区别,路上遇到的一些老头老太太,基本上也都是他这个岁数,甚至是还要往上。

60后有60后的圈子,90后有90后的圈子。

逛菜市场对于老徐这个岁数的人来说,其实并不是单单是买菜的地方,更是一种娱乐方式。

以前没有什么商场公园,也没有手机电脑,唯一看热闹的地方就是菜市场。

那个时候逢年过节赶集算是大日子,人来人往,人山人海,如果能遇到几个村里的熟人,那就更好了。

几个小孩混在一起,在菜市场很快就能跑一圈。

不算大的菜市场,总是能带给他们那一代人莫名的躁动和兴奋。

老徐记得以前这个菜市场一共有前后两块地方,往前是买菜的地方,往后是鸡鸭鱼的地方,多的是一些湖广贩子,再不然就是说着地方口音的北方人。

他走到一家熟悉的档口,拿出了材料单子看了一眼。

中年发福的老板,系着一条略微有些发黑发油的围裙,见他拿着小纸条,不知是认出了他还是看出他是大主顾,赶忙招呼一句。

“老板儿,想要点啥子?”

“我不是老板,你才是老板。”

老徐笑着回了一句。

档口老板也笑了笑。

这样的反应大概是出于真心。

如果此时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走到铺子面前,老板大概是不会这样熟络的,倒不是他一定就和老徐认识,或许仅仅只是出于一种同龄人之间的熟络和默契。

这种同龄人之间的熟络,其实就像是十六七岁的小孩和三四十岁的大人玩不到一块去,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代沟。

老徐并没有和老板多聊,很快就把目光放在了摊位上摆着的猪肉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