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年年月月花相似26(1 / 2)

这种鱼虾蟹做起来就是比较简单。

老徐提着菜回家,前前后后总共也没花多长时间,这菜就做好了。

一份红烧的干锅娃娃鱼,一份清蒸的蒜蓉龙虾。

本来按照正常的做法,这龙虾应该是在锅里油炸,再加奶油,做成甜口的洋西餐。不过老徐买菜的时候没有准备这些调料,家里的调料又没这么齐全,所以干脆就按照一般的做法,做了一个简单的蒜蓉龙虾。

虽然这样处理,肉质会比较柴,但是主要是给小外孙女吃的,这小孩儿的嘴应该也没那么刁。

剩下的娃娃鱼就比较适合中餐的做法,红烧做干锅的烹饪方式对于老徐而言,算是手拿把掐,问题不大。

做干锅鱼的材料,首先是去腥的葱,姜,蒜。

其次就是川渝地区常见的调味料,花椒,干辣椒。

最后是作为配菜的青椒丝和洋葱丝。

这种红烧做干锅的办法,很适合一些肉质比较老又担心腥味重的海鲜,比如常见的干锅吃法就是干锅鱿鱼或者是干锅牛蛙。

老徐这次吃娃娃鱼也是用的干锅做法,就是担心娃娃鱼的腥味太重,所以特意用辣椒来盖一盖,没想到出锅之后看了一下,感觉还挺不错。

改刀切出来的鱼块大小匀称,白色的鱼肉煎过之后呈现出淡淡的焦黄,干辣椒和洋葱的味道略微带着一点辣香味,仅仅只是闻一闻就让人胃口大开。

老徐把菜端上桌,回头又把桌上已经快冷了的剩菜端进厨房里面,招呼儿女道。

“你们先去吃,我把这点剩菜热好了就过来。”

女儿皱眉劝道,“这点剩菜还热什么,将就吃吧,你一天天的,每顿饭都去买这么多菜又吃不完。”

还是老徐的儿子知道他的脾气,招呼道。

“算了,姐,我们先去吃。爸的脾气是这样的。”

经他这么一劝,女儿也只好跟着走了出去。不过今天老徐特意买了这么贵的菜,女儿也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先吃,便夹了一块龙虾盛在碗里,招呼着她闺女道。

“来,拿去给外公吃。”

小外孙女倒也听话,捧着碗就跑进了厨房里,献宝似的把碗高高的举起来,奶声奶气的喊了一句。

“外公~”

老徐瞧见她这可爱的劲头,说是一天到晚忙得腰酸背痛,这下也觉得值了。

他笑着“诶”了一声,顺口夸道,“你还是机灵,还知道端着碗来找我。”

说话间,老徐接过饭碗,顺手拿了一双筷子正打算把这块龙虾吃了,没想到眼角余光一瞥,正好注意到小外孙女正眼巴巴的望着他。

老徐禁不住哑然失笑,他早就知道这丫头是个小馋嘴,今天下午他去别人家里面做厨,这丫头就眼巴巴的在厨房门口看了好久。

不过她还算是性格不错,一般的小孩儿可没有这么好的耐心,一句话说不得就要伸手过来要,如果不给,那看着看着就开始哇哇哇的哭了。

这小外孙女也就是前两天被她妈丢在这儿的时候哭过一回,老徐带着她的这两天,她一直乖乖巧巧的,还从来没有闹过脾气。

一想到这里,老徐也不由得有些感慨,顺手夹起龙虾,递到了她的小嘴边,招呼道。

“来,你先来一口。”

这小丫头早就盼着好久了,小嘴儿巴巴的,张得老大,说是想要一口全部吃下来,但是临到了入口的时候,还是心虚的只是咬了一小口。

老徐本来还想叮嘱她别吃虾壳,没想到这丫头倒是机灵。

老徐今天晚上做龙虾的时候比较仓促,直接是把龙虾尾带着虾壳切成了几块,没有耐心细致的把虾肉挖出来。

这种切法对于大人而言自然没什么,但是对于小孩儿而言还是有些拌嘴的。

老徐看着她啜了啜小嘴儿,似乎是带着些回味,便笑道。

“怎么样?好不好吃?”

那丫头抬头看了看老徐,抿了抿嘴儿却是摇了摇头。

老徐笑得更是开怀,玩笑道。

“不好吃就对了,你这丫头也是山猪吃不来细糠,这好东西还不会吃。”

说是玩笑,老徐也不忘了教育这丫头几句。

“是不是长教训了?你记着,不用看别人做什么,自己就追着去做。别人抽烟喝酒,你看着觉得新鲜,其实哪儿有那么新鲜,就跟这龙虾一样看着好看,其实也就是这点儿意思。”

“……”小丫头一脸呆萌的看着老徐,这些话明显是教育得太早了。

她这个年纪别说什么抽烟喝酒了,连油盐酱醋都分不清。

老徐笑着摇了摇头,寻思着以后等她上了初中高中,说不准就得教她这些了。

这世上很多东西其实就和做菜一样,酸甜苦辣,各有滋味,一事愁来一事忧,不能光看着别人的好,也要在心里琢磨琢磨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老徐倒是没嫌弃自己这小外孙女吃了一口的龙虾,自己直接一口把剩下的给吃了。

入口之间,这龙虾肉没经过调味,虾肉的气味很淡,远不如一般的小河里面的小虾米带着很浓的虾鲜味,这种龙虾肉吃起来的口感和小龙虾差不多,肉质很柴就跟着那种煮过头的水煮蛋一样,木木的,一点儿也不嫩滑。

吃起来的确是没什么意思,就是吃个派头。

其实这些所谓的山珍海味,大部分也都是吃个过场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厨师的加工和一种仪式感。

这种大龙虾如果让老徐自己一个人买来吃就没什么意思,倒不如一家人买一只来吃个新鲜,有个闲聊的话题。

有道是民以食为天,其实传统文化赋予食物的内涵,并不仅仅在于食物本身,而在于这些菜上所寄托的人文价值。

同样一道菜,和家里人吃,在酒桌上吃,在结婚酒上吃,在长辈的葬礼上吃,都有完全不同的滋味。

老徐一边嚼着这龙虾肉,一边看着面前的小外孙女。

这丫头也是脾气怪,刚才让她吃,她说不好吃,现在老徐把这龙虾肉吃了,她又眼巴巴的望着。

老徐也不惯着她,一边把虾壳吐出来,一边玩笑道。

“嘿,你这丫头也是脾气怪,见不得别人吃好的?还是说别人吃的东西就要香一些?”

“……”小外孙女闷着没说话。她毕竟年纪还小,不太懂这些玩笑话该怎么回答。

老徐笑了笑,拍了拍她的小脑瓜,招呼道。

“去吃饭,叫你妈给你多夹一点龙虾来吃,免得你以后眼巴巴的望着别人吃。”

小丫头这下听懂了,迈着小短腿,端着空饭碗,咚咚咚的就跑了出去。

她一走,老徐回头也打开燃气灶,伴随着淡蓝色的火焰一窜起来,老徐脸上的神色又恢复往日的平淡。

锅里逐渐升温,隔着铁锅都能感觉到一股热浪升腾开来。

老徐趁着热锅,直接把中午的剩菜炒土豆丝倒进了锅里,只听着“噗呲”一声,一股油烟味迎头窜起,混杂着土豆的香味和油烟气在不算大的厨房里面散了开来。

老徐很喜欢做这种中餐炒菜的油烟气,有一种洋西餐没有的热闹和烟火气。

他尤其喜欢炒土豆丝和炒白菜,这些相对而言比较普通的家常菜,对他这种老厨子而言更有情怀一些。

炒土豆丝一定要脆,炒白菜就一定要软。

做炒白菜,一定是那种圆圆的菜包白菜,本身水分比较少,不至于炒着炒着突然就变成了煮白菜了,其次这种圆白菜控制好火候,可以炒出焦香味,吃起来有一种淡淡的甜味。

老徐虽然是川渝地区的人,渝州的传统家常菜其实不是白菜,而是莴笋菜和东汉菜、豌豆尖这样的绿叶菜,但是他自小吃的白菜也不少。

八九十年代那会儿,大部分农村里面的人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全都是种地卖菜为生。

之前还是生产大队的时候,老徐的父母都是一直为生产队种地,年底还要交公粮,后来生产队散了,他们自己种地也是比较有生意头脑。

别人都在种水稻的时候,他们就改种菜地,专门去买了种子,种一些本地没有的胡萝卜、白菜之类的菜。

虽然都说什么老农民老农民,但是在老徐眼里,他的父母都属于在他们那一亩三分地上绞尽脑汁,卓有智慧的聪明人。

老徐一直很遗憾,自己没能像父母一样头脑灵活,要不然赶上九十年代那一趟下海潮,说不准他真能发觉点儿什么商机之类的。

厨房里。

老徐拿起一旁的油壶,稍微加了些油。

虽然这是中午的剩菜,但是土豆丝还是要油一点才有卖相,才好吃。

看着锅里煎炒的土豆丝,老徐莫名的觉得很奇怪。

人的记忆真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有的事情一瞬间就忘了,有的事情隔了几十年都还记得。

老徐如今已经半截身子快要入土的年纪了,他却还记得他小时候的事,记忆里父亲和母亲的模样都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那些事情却依旧是记忆犹新。

无论是掰包谷的玉米地,还是割稻谷的水田,还是猪圈里面的嗷嗷低鸣的猪,如今想起来,都仿佛还在昨天一样。

不等他多回想一会儿,厨房外传来了女儿的声音。

“爸,你先来吃饭嘛,一会儿菜都冷了。”

老徐回过神来,“哦”了一声,答应道,“马上来。”

以前家里就老徐和儿子两个人,平时吃饭也不怎么说话,大概是因为都是两个大老爷们儿也没什么好说的。

现在女儿回来了,隔三差五的就听见她招呼一句,老徐的话也跟着多了起来。

该说不说,这嫁了人的女人,的确是方方面面都要毛躁一些,说话也直率多了,这屋里本来还有些沉闷,但是女儿时不时的招呼一句,屋里的气氛倒是莫名的热闹了许多。

老徐一边端着炒土豆丝走出厨房,一边寻思着确实应该找机会给儿子张罗一门婚事了。

家里有个女人,的确是要热闹一些。

要不然儿子这么一直闷下去,不知不觉,这日子就过去,转头混过了三十岁,再一转头四五十岁就混到头了。

他琢磨这些的时候,把土豆丝端到桌上,习惯性的招呼一句。

“来,尝一下这土豆丝,下饭得很。这娃娃鱼怎么样?老不老?”

女儿接话道,“还行,肉还是比较嫩,跟草鱼、鲤鱼差不多。”

她说话的时候,很是自来熟的夹了一块娃娃鱼到老徐碗里,倒是让老徐有些受宠若惊。

他记得自己一般都是给这俩个孩子夹菜的,没想到现在也到了女儿给自己夹菜的年纪。

老徐笑了笑,端起碗吃了一口娃娃鱼。

入口之间没什么盐味,辣味也不太明显,就是味精的味道比较重,娃娃鱼的肉质始终还是比较老,吃起来有点像是隔了一顿饭再煮的水煮鱼,不过这鱼皮倒是富含有胶质,吃起来跟牛蛙或者是胡子鲶鱼的感觉差不多。

老徐知道自己这味觉不太行了,所以也没有评价具体的味道,只是点了点头,说道。

“还可以,这个鱼皮还可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