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飞花令”(1 / 2)

目送李明阳妈妈走远后,赵梓朔炸开了,“哇,明阳,你妈妈好年轻啊。”

“三十多而已,能有多老。”

赵梓朔挠挠后脑勺,“哈哈,我是家里老三,我妈妈都快五十了。”

我看出李明阳的尴尬,帮他解围,“明阳妈妈给咱们熬的腊八粥。”

“哇,李明阳,你妈真是心灵手巧。”赵梓朔上前拦上李明阳的肩膀,羡慕的说:“我妈都忙着给我哥陪读,都很久没给我们做饭了。”

萧楠环手上前,“今天是冬至?”

我们四人齐声道,“是啊。”

萧楠点头,“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而且有可能是被最早确立的节日之一。在天文学上,冬至时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儿冬至以后,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可是,冬至吃面应该会更好。”

“为什么要吃面?你怎么不说冬至吃汤圆呢?”董子墨看着萧楠,指指自己的脑袋,“科学小百科,存储的知识有偏差啊。”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萧楠双手环胸的走到长桌边坐下,“吃汤圆也没错,起源于一个民间故事。”

“呜哇,萧楠,你真厉害,那冬至喝腊八粥的习俗又是怎么来的呢?”赵梓朔抱着保温桶,咕咚咕咚喝着美味的粥,意犹未尽的舔着嘴角。

“吃腊八粥跟佛教文化有关,大约是唐、宋年间逐渐流行起来的。在佛教中有一种说法,腊月初八是释迦摩尼的成道日,在这一天会举行浴佛并施粥。”

“萧楠,你真厉害,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赵梓朔将空空的保温桶盖起递给李明阳,“去洗干净。”

“赵梓朔,这是我妈给刘老师的,你怎么全喝光了。”

“太好喝了。”赵梓朔挠头,配上他标志性的憨笑,李明阳无奈的去水池清洗保温桶。

“哎,萧楠,你再给我们讲讲。”

董子墨默默的坐到对面,打开书包,计时器、笔、打草纸,最后拿出一摞试卷,开始刷题。

萧楠看看依靠在桌子边的我和坐在凳子上眼神期盼的赵梓朔,还有虽然在看书,其实也分了一分精力准备听故事的董子墨,轻咳道:“其实还有个‘冬至九九歌’,挺有意思的,我说给你们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哇哦,真有意思,还有没有这样的顺口溜啊。”赵梓朔嘿嘿的追问。

萧楠思索道:“有很多,比如《节气百子歌》,每句以‘子’结尾,非常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各节气人们的活动。”

“你说,你说。”赵梓朔拍着桌子急切的道:“老墨,给我张纸,萧楠说,我记。”

董子墨从本子上撕了张纸,递给赵梓朔,又扔了根笔给他,揶揄道:“都什么年代了,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呢!”

“管得着嘛你。”赵梓朔接过纸笔,乐呵呵的看向萧楠。

我看董子墨默默的拿出手机录音,我撩了撩额前的刘海儿,愣了一下,真该剪头发了。

萧楠清冽的嗓音响起:“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西翏liao(/)糟子。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腊月年关四处去躲账主子。”

“哈哈哈,躲账主子,哈哈哈,萧楠,你这都是哪儿看到的。”

“看杂书看的。”萧楠不好意思的说。

“呜啊,你好厉害,课本我都看不完,根本没有时间看其它的书。”

董子墨嗤笑,“别那么多吃心眼的话,就能有时间了。”

李明阳听到后不乐意了,还没等赵梓朔反驳,李明阳把清洗干净还在滴水的保温桶往桌子上一放,“子墨学长这话说的欠考虑。梓朔学长每天要进行那么高强度的训练,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身体怎么能吃的消。”

董子墨看了眼无脑追随赵梓朔的李明阳,眼皮都不愿意抬的继续刷题。

“你们今天都不忙?”

“作业都写完了。”赵梓朔憨笑。

“还好,准备看一下DK的万物百科。”萧楠思考着说。

“我不忙,刘老师,有什么吩咐?”李明阳眼睛冒光的盯着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