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分家33(1 / 2)

杨树三人都从纸箱厂挣到了钱,也明白了个道理,想挣钱上班是没用的,只能干事业。

但凡新设备便宜点儿,杨树,刘向东肯定不会犹豫,再借钱呢也会干,可那可是三百万啊。

三百万怎么借,把他们三家人都卖了也不值这个价。

‘设备太贵了,咱们哪有那么多钱?’面对郭先进要进设备的建议,杨树指出了最大困难。

“就是,他刘茅岗再贪,就算三百万不值,怎么也得一百万,这钱咱们也没有啊。不行,咱们趁现在厂子还值点钱,把厂子卖了吧,咱们又不赔,还挣钱了呢。”刘向东这两年一直负责销售,从厂里贪钱最多,算是占了大便宜,也最急着卖厂子散伙儿。

杨树本钱是老丈人的,属于空手套白狼,从中也挣了些钱,也满足了,加上本来就不想和刘向东,郭先进合伙儿了,所以一听刘向东说要卖厂也没什么意见。

两人意见相同,齐齐看向郭先进,目光里甚至都有点逼郭先进的意思。

郭先进本就在三人中最没发言权,现在见他们两个都不愿意买设备,靠自己一个人凑钱,是绝不可能呢,又不想一个人承担风险,沉默片刻,心里暗暗算了算,这段时间分到的钱加上自己偷偷搞的钱,不亏还富裕,大不了回家再买拖拉机拉货,于是也点头同意了。

三人达成共识,立马就开始着手卖厂子,本来他们以为,凭借他们半新的设备,手里的订单,厂子根本就不愁卖。

可怎么没想到,卖厂的消息传出去好几个月了,连个问价的人都没有,大家都被刘茅岗的大手笔给吓住了,根本没人敢再踏入这一行。

并且整儿大河镇可不止他们一家预感到风险,好几家都在卖厂。

三个人慌了,眼看又要到交地租的日子,三人都不想再花钱了,没办法,只能化整为零,把厂子拆开卖,先卖库存,再卖设备。

从1989年4月建成投产,到1992年5月关门停产,兄弟纸箱厂经过了整整三年的发展,最后只剩下几间厂房,一堆设备,一大摞欠条。

其中最值钱的就是厂房了,刘向东想好了,他要在这儿养猪,于是就给了杨树,郭先进一点补偿,算是把厂房接下来了。

至于设备,他们都没用,本想当二手设备卖的,可怎么都卖不出去,最后只能当废铁处理了,刘向东在厂房上占了些便宜,都是一个村里,为了以后好见面,卖废铁的钱他也没要,都给杨树,郭先进了,他俩也没客气。

最后只剩下一堆欠条,足足有好几万。

欠条在当时是很普遍的存在,很多小厂子甚至都是被欠条拖死的。早期,刘向东管厂子的时候,为了抢生意,没少让人写欠条,后来,生意好了,很多老客户还要求写欠条,他们又怕得罪人家,只能同意,最后积攒下来,就有这么多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