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荧幕情侣36(1 / 2)

杭州,好。

西湖,美。

奈何他要赶紧回京城。

《京港爱情故事》要赶紧拍。

于东和他们一起坐火车回京。

“《心迷宫》上映11天,票房突破百万!”

于东恭喜赵磊。

他心里很高兴。

“这还是东哥协调影院排片功劳。”

“要是影院不给排片,电影拍的再好也没用。”

影院给什么电影排片,排多少,就是人家一句话的事。

回到京城后,还来不及见老爸和老妈一面。

刚下火车他就回宿舍收拾行李。

郑正勋已在等他。

上午11点火车到京城,赵磊他们乘坐下午15:20飞机去香港。

这次委托江至强帮他们办的工作签证,不然香港通行证只能在香港待7天。

7天时间,《京港爱情故事》这部电影肯定拍不完。

晚上在九龙三星级酒店休息时,赵磊和郑正勋商量明天拍摄计划。

明天第一场戏就是音像店戏份。

赵磊去音像店买磁带,在这里认识顾微微。

“郑哥,你说标志性人物选谁比较好?”

“邓丽君,就像《甜蜜蜜》一样。”郑正勋坐在沙发上,用笔记录着。

“邓丽君并不适合赵磊这样的人听。”

不是看不起邓丽君,而是邓丽君在内地人尽皆知。

“鲍勃-迪伦。”

“嗯。”赵磊点头:“他不错。”

郑正勋说鲍勃-迪伦,让他想到师哥贾宏声,这家伙拍过一部戏,自称是列侬的儿子。

这足够傻X!

同样,设置赵磊喜欢听鲍勃-迪伦,他和顾微微有相同爱好,然后在音像店里聊天。

这是年轻人疯狂时,就像非主流一样。

多年以后再看,会骂自己是傻逼!

从六十年代初,法国新浪潮时代开始,人们搬着摄影机在街上拍。

现在《京港爱情故事》也一样,两台摄影机拍中环音像店,一台在实在拍路人,一台拍室内。

赵磊拿着包走进音像店,顾微微正在招呼客人。

他在音像店找磁带听。

“有鲍勃-迪伦的吗?”

“等等。”

陈慧琳笑场。

“咱们两个装不认识很尴尬。”

“这是拍电影。”赵磊点上一根烟笑着说。

“OK!”

音像店里并没有鲍勃-迪伦的磁带,顾微微家里有,她再有一个小时下班,可以借给他听。

当顾微微下班后,赵磊才告诉她:“我是内地过来旅游的,你不怕我把磁带拿走吗?”

“旅游。”

“是看香港回归吗?”顾微微看着他问。

“对。”

“咔!”

赵磊问郑正勋:“这幕戏拍的怎么样?”

“很自然,还有人们好奇的目光。”

他一摆手:“这个无所谓。”

随后说到《广岛之恋》和法国新浪潮电影,国内有《秋菊打官司》这样路人围观镜头。

人们喜欢看热闹。

一个姓刘的富二代给陈慧琳送咖啡,长的还不错,人也很有礼貌。

“Kelly,你拍戏辛苦。”

刘建昊用瘪嘴普通话说:“导演,你也辛苦了。”

“谢谢。”他接过刘建昊递来的咖啡,虽然赵磊不喜欢喝咖啡,还是礼貌性接住。

要是说:“谢谢,我不喝咖啡。”

很扫兴的。

他们中午吃过饭后,继续拍电影。

顾微微拿鲍勃-迪伦磁带给他听,赵磊拿出一个随身听。

把磁带放里,顾微微跟着哼起来。

“我请你看电影吧。”

“看什么?”

“《广岛之恋》。”

说到《广岛之恋》,下午就在百老汇电影中心拍戏。

位于尖沙咀油麻地的这家影院,去年刚开业。

拍完这场戏。

已经是晚上七点多。

明天上午陈慧琳还有工作,她要发行一张专辑,《红色高跟鞋》也收录其中。

第二天,傍晚。

这场戏在尖沙咀室外大排档拍。

顾微微要带着赵磊吃香港特色大排档。

两个人闲聊时,他说出《京港爱情故事》里经典台词: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