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 / 2)

  除这二位皇子外,还有四位公主, 其中大公主、二公主已聘驸马自立公主府, 三公主年纪与云湘同岁, 但两人不太对付, 平时也无甚来往, 四公主则将将周岁, 被皇后抱来养在膝下,娇宠之下很是娇俏,很得皇帝喜爱。

  但公主就是公主,再受宠也不在皇位继承者的考虑范畴,所以皇帝也焦愁,琢磨着来年殿试之后便采选。

  皇帝时年四十有三,并非无力继续开枝散叶,但毕竟已经做了爷爷,大张旗鼓的来于他在民间的声望无益,所以他想的是直接从百官家眷中挑选适龄的闺秀。

  问题就出在百官并非人人都对皇帝无脑推崇。

  谁家闺女不是自小宠爱?当真能把自家或骄养、或宠溺的亲闺女送进宫的官员,多为自己谋求更多、更长远的利益,对家眷在意的程度自是不值一提,如此教养下的闺秀一般也上不得台面,入宫受宠也多是昙花一现。

  如果非得送闺女入宫,头脑清醒的官员其实更看好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妃位,就算皇帝将来不把皇位传给他二人,他们的儿子也有望继承那张人人仰望的龙椅。

  不过能不走这条路是最好,只是众人心中不愿也不好直接拒绝皇帝,他们整个朝会都在琢磨该由谁来出这个头,琢磨琢磨着就将目光放到了站在首位的巫虞身上。

  巫家有好女,采选可不得首先表态?

  被注视的巫虞脑子里也闪过了一个念头。

  皇子无望,的确可以从皇孙当中选定幼子从小培养,皇帝提出采选,说什么为了继承人,其实更多的还是为了满足他本人的谷欠望。

  偏信宠臣往往是一个帝王自掘坟墓的开始,而荒淫惰政就是他给自己的最后一捧黄土。

  皇帝昏庸,那就另择一人上位。

  皇子皇孙不行,公主郡王也能考虑。

  但巫虞不确定此间小世界的世界意志希望他做到何种程度,只“世界秩序”不可或缺,顺势而为之就是最简单的“刷分”技巧,更妄论他手握“宠臣”便利,只要不人为倾倒王朝,“世界秩序”就不会混乱,世界意志自然无法克扣他应得的经验值。

  巫虞脑子里想着采选的应对办法,出列后却面无异色的向皇帝禀告了赈灾及乡试选题两件要紧事。

  皇帝对“他”很是信任,粗略听了听便有些不以为意的挥手示意任他决定,这两宗巫虞所作决策确实无的指摘,殿前众人听完无论心思如何都不敢发表反对意见,巫虞禀告之后后续基本就拍板定下了。

  一场大朝会下来,除了家中有女的臣子心塞,实际也未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发生。

  待得皇帝和两位皇子走远,几个家中有适龄闺秀的臣子犹豫再三才挂着笑结伴凑到了巫虞面前,顾左言他的说了许多,核心主题就一句“希望巫虞能够带头拒绝皇帝采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