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姚平仲劫寨失败,林燕云力挽狂澜77(1 / 2)

完颜宗翰见西军进入潼关,只能回兵围攻太原。

太原军民在兵马总管王禀的带领下,英勇抗战,打退金兵的数次进攻。

完颜宗翰无奈,只能将太原城围得水泄不通,企图饿死城中军民。

他之所以选择围而不攻的策略是因为他收到消息,完颜宗望被拖在滑县一带,到现在还没有围住开封。他认为这次攻宋到此为止了,不可能灭掉大宋,只能敲诈点钱财,另作图谋。

本来确实如此,赵桓贪生怕死,希望尽早议和。可是完颜宗望太过分了,不仅要求宋国支付天价的战争赔款,还要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按照原本历史上,开封被围,赵桓自然慌了,点头同意。可是现在,金军还没有兵临城下,而是被拖在滑县。而且种师道率领七万大军赶来。他又自信起来。

为了稳住皇位,自然要打胜战,要在军中立威。于是他便提拔了年轻勇猛的新人姚平仲。

而姚平仲虽然年轻,却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在几次对西夏的作战中都立下战功。不过因为出身平民,又不会拍马屁,一直被童贯打压。

现在突然被皇帝赏识并且提拔为一军统帅,他立刻飘了,上书:“金军劳师远征半年多,损兵折将,士气必然低落,而我军刚刚大胜完颜宗翰,此时我若是率军劫营,必然大获全胜。”

赵桓一看,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喊来几个宰相商议。这下坏了。

这几个家伙巴不得西军早点滚蛋,朝廷赶快议和。

为啥呢?

七万西军来到开封府,吃的喝的穿的住的都要朝廷负担。而朝廷没钱了!

那么这七万大军势必要向城中富商和地主‘征粮’。

城中的富商和地主大多是他们罩着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他们自家的产业。

这西军一旦‘征粮’,他们可不是会损失惨重?

因此他们坚决反对皇帝这个决定,说:金军是野蛮人,不过是想多敲点竹杠罢了。他们可以漫天要价,咱们就遍地还钱啊。不要打了,还是赶紧议和吧。要是再输掉,说不定人家要价更高了!

赵桓不干了。他想的是金军撤走以后的事。金军撤走,他这个皇帝该怎么办?老爹还不老,朝中大臣和大部分军队都掌握在他手中。那自己还能坐稳皇帝的位置吗?目前自己有哪些可以掌控的势力呢?没有!虽然梁山镇是自己招安的,可是梁山军自己指挥不动。那么可不可以嫁个妹子给林燕云,说不定有这层姻亲关系,梁山镇会向着自己。嗯,嫁谁好呢?…

看着皇帝在发愣,李邦彦咳嗽了一声,问道:“官家,您意下如何?”

赵桓回到现实,不满地看着李邦彦,说道:“要是真如爱卿所言,早谈好了。依朕看,只有打赢金军,咱们才好议和。”

以打促和是北宋皇帝的拿手好戏,当年对辽国就是这样的。关键是你能打赢人家才行!

赵桓只知道抄袭祖宗的办法,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关键。

不过那帮投降派的宰相就对吗?

更扯淡!

对蛮夷,一味的跪地求饶叫爸爸,人家会更加鄙视你,更加得寸进尺。

那么,姚平仲的计策如何?能打赢吗?

若是吴韵知道,肯定会笑:现在稳赢的局面,你姚平仲为何要弄险呢?西军七万,开封府禁军八万,相州残军一万多,梁山军一万,滑县禁军三万多。加起来二十万,对付五万金军,在据城而守的情况下,请问金军怎么打赢?

本来宋朝的军队就擅长打防守战,不擅长打进攻战。

而你姚平仲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和金军打野战,这是犯了兵法的大忌。

实际上,姚平仲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只可做前锋,不可做统帅。

他提出的计策就是在豪赌,拿国家的命运在赌。赢了,自己升官发财。输了,大不了跑路。

所以他的这个计策,本来最应该反对的就是皇帝本人。

为什么?

作为皇帝,是不能拿国家的命运赌的。作为皇帝,首先要稳。要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这不是指会装腔作势,而是指超强的心理素质和超稳定的心态。

赵桓只学到了表面。他表面上喜怒不形于色,实际上心理素质超烂,根本稳不下来。

于是,本应该最反对冒险的皇帝却赞同了这个冒险的计划。

赵桓不顾众大臣的反对和种师道的劝谏,指派李纲和姚平仲负责劫营计划。

一切都在向着未知的方向发展。

吴韵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滑县快要守不住了。

因为粮草不够。

本来要是捧日军不去劫粮的话,他会领兵向西突围,将宋徽宗带到洛阳。而现在只能向东突围回到梁山,问题是宋徽宗一定会反对,不过他的意见不重要。

十二月八日这天,军中只剩下最后一天粮食。

期间,他也让宋徽宗组织过几次突围战,但都被对面防守的金军打退。本来他可以调梁山的水军来接应,可是他没有料到:黄河结冰了!

现在真的是走投无路了,除非跨过黄河。

作为一个蓝星的南方人,冬天在黄河的冰面上走,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情。

哪段冰面不能走,哪段冰面能走?一次能走多少人?这是非常要命的问题。

他暗自感叹,北方草原民族真彪悍,为了抢劫连命都可以不要。

这段时间,他一直关注西边的战况。

前几天,布衣堂来消息,种师道击败完颜宗翰,已经赶往开封府。

不过等到西军赶来,宋徽宗估计要饿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孤注一掷。

首先,他让宋徽宗叫来所有禁军的高级将领。等这些人到齐后,吴韵就告诉他们自己的身份。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不是太上皇变得英明了,而是有人逼着他‘御驾亲征’。

“诸位,目前大敌当前,我们只有一日军粮了。”吴韵看着众人的脸说道。

“什么?!”众将领慌了。

“你们慌什么?太上皇和我们在一起!”吴韵说道。

看着宋徽宗,大家镇定下来。

“我们现在只有一条路,跨过黄河,向相州突围,和宗泽会师。”吴韵接着说道。

“我们凭什么听你的?”一个禁军统领问道。他心想:打不过,咱可以投降,何必寻死呢。

吴韵看这家伙眼睛乱转,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大声问宋徽宗:“太上皇,你是想死还是想活?”

“大胆!”众将领拔刀怒喝。

此时,黄邪的剑已经架到宋徽宗的脖子上了。

宋徽宗当然回答:“想活。”

“很好。请将兵权交给臣。”吴韵说道。

宋徽宗连忙点头:“当然。从现在开始,你们都听林爱卿的。他的话就是我的话。”

“还不拜见大帅!”吴韵喝道。

众将不得不跪下,喊道:“末将拜见大帅!”

“我不管你们心里怎么想,既然你们承认了我这个大帅,那么从现在开始我暂时担任你们的大帅。我的话就是帅令,任何人不得违反,否则以违抗军令罪斩!”吴韵说道。

“末将遵令。”众将回答。

“很好。首先,我林燕云指天发誓:我所说的每句话都是真的,如有一句假话,天诛地灭!”吴韵一脸严肃地说道。

众将不明所以,等着他的下文。

“第一,根据除奸盟的消息,十日前,完颜宗望在金营将四千三百禁军斩首示众。”

他的第一句话,让每个人心头一震,原来投降是死路一条。

“第二,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只有一日军粮。”

大家的心头再次一震,守城也是死路一条。

“第三,黄河结冰了,相州城宗泽从去年就开始屯粮练兵。目前,相州城的粮食可供五万大军半年。”

大家的心头还是一震,原来相州城有这么多粮食,这下有活路了。而宋徽宗眼底闪过一抹阴沉:宗泽囤积这么多粮食做什么?

吴韵将大家的表情看在眼里,继续说道:“第四,请太上皇给宗泽将军写信,让他守好相州,接应我们入城。”

在他的要求下,宋徽宗写了一封求援信给宗泽。然后吴韵当着大家的面用鸽子送走。

接着他问道:“告诉我,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相州!”众将回答。

“那么,我们应该将河对岸阻拦我们的敌人打败,斩杀,顺利渡过黄河到达相州。现在,让我们吃完最后一顿饭就上路。记住,我们只有三天时间!”

吴韵的话让大家充满了绝望,可是绝望中又有不小的希望。正所谓哀兵必胜就是这个道理。

在众将要离开的时候,他又让众人找出禁军中所有家里有儿子的士兵,让他们到广场集合。

然后,吴韵带着宋徽宗来到广场。

命人写好纸条,告诉这些士兵,让他们抓阄。抓到有字的一面就留下来守城。而总共两千个纸条有字。

当听到这个消息后,众人惶恐不安。谁都知道,留下来守城的必死无疑。

众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抓阄。

然后吴韵让有字的两千人站出来。

接着宋徽宗当着大家的面许诺:给他们的儿子一个七品武官的职位,并且不管他们有没有战死,回去朝廷就按战死发放抚恤金。

这两千个士兵听完,心里五味杂陈。既有对生命的渴望,又有拼死一战的勇气。

本来没有抓到字的还暗自庆幸,可是现在有点羡慕:因为在逃亡的路上也会战死,还不如留下来守城。战死以后,家里人的生活还有着落。

最后,吴韵让人登记这两千士兵的名字,当着大家的面交到宋徽宗的手里。这下他们的上级再也无法贪墨军功了。

做完这些,又让大家饱餐一顿。他就让这两千人换防。

又找了几个当地熟悉冰面的居民,在夜间出发,悄悄地渡过黄河。

走了一晚上,三万大军才过了一半。

就在这时,他们被对面金营巡逻的士兵发现了。

“不要慌。排成阵型,刀盾手在前,弓箭手在后。他们不敢骑马冲锋,因为背后是黄河。没有战马的金兵,咱们怕个球。”吴韵大声喊道。

传令兵将他的话一字不漏的说给各位将领听。

大家居然哈哈大笑起来。

“大帅说的对,没有战马的金兵,啥也不是。”众人纷纷高喊。

金人的效率很高。半个时辰以后,他们已经全副武装,结成阵型,向宋军冲来。

一场大战开始。

背水一战的禁军将士没有退路,只能前进。

而吴韵和他的四个手下,个个武艺高强,勇猛杀敌。

在他们的带动下,人人争先,个个敢死。

一万五千禁军将士对战一万金兵,双方打成了平手。

而随后陆陆续续赶过来的禁军将士也迅速加入战场,局势慢慢有利于宋军。

看着不怕死的宋军,对面金军万夫长纳闷了:这帮家伙是吃错药了?

不过大金国的勇士更不怕死。

双方打了一个多时辰。

随着所有禁军全部渡河,加入战场,金军撑不住了。

他们边打边退,向自己的营地撤退。

吴韵知道这时候不能缓口气,因为不拿下这座营地,被金军骑马包围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他高喊:“金人败了,金人败了,他们的营地有粮食,赶紧杀向他们的营地,不能让他们跑了。”

饿得两眼发昏的禁军将士听到有粮食吃,鼓起勇气,杀向金军营地。

此时,双方混战在一起,金军万夫长果断关闭寨门,留下数百名金军在外面。

“放箭,给我射死他们。”金军万夫长喊道。

“可是将军,我们自己人还在外面。”副将质疑道。

“不要管他们,射杀宋军。”万夫长气急败坏地说道。

副将只得遵命。

金人的箭雨带走了他们自己数百勇士的性命,也带走了宋军一千多人的命。

但是此时已经没有退路。

吴韵带头冲锋,向寨门发起攻击。

他一边跑,一边张弓搭箭,左右开弓之下,寨墙上的弓箭手一个个的被他射倒。

禁军士气大受鼓舞,跟着他一起进攻。

这场攻防战打得异常惨烈。

一方是军令如山,残忍嗜杀的金军;一方是为了活命,不得不拼命的宋军。

事实证明,当一个人为了活命所爆发出的力量丝毫不弱于一个不怕死的人爆发的力量。

当付出了接近五千人的代价攻下这座营寨时,金军也只剩下不到五千人,逃往相州营寨。

进入这座营寨后,吴韵发现宋徽宗不见了。

一番询问后,才知道,宋徽宗被一个禁军将领保护起来了。

他大声喊道:“若是太上皇不信任微臣,在下告辞了。这里离相州还有不到百里路程了,大家吃完饭,赶紧上路。在下估计完颜宗望要赶过来了。”

宋徽宗此时恨不得立刻杀了这个逆贼,但是知道现在还需要他带领大家赶到相州。于是现身说道:“林爱卿误会了,朕和王将军有些家事商量。你依然是大军的统帅,朕说话算话。”

吴韵呵呵一笑,我虽然是大军的统帅,可是你没有说杀不杀我。他说道:“请太上皇保证,到了相州会放了臣和臣的属下。”

宋徽宗的脸色阴沉下来。他确实是想在相州将吴韵等人抓起来。只见他说道:“请林爱卿放心,到了相州,我会论功行赏。”

吴韵问道:“你答不答应,不答应,我可要走了。你们自求多福。”

面对他的无礼的语气,宋徽宗气得浑身发抖。这个无君无父的逆贼,如此不把朕放在眼里。他攥紧了拳头,想让人杀掉林燕云以绝后患。但是没有他的话,自己无法指挥这支军队,被完颜宗望赶上就完了。于是又松开拳头。

紧了松,松了紧。如此数次以后,他觉得自己的小命还是比自己的面子重要。于是说道:“好!朕答应你,等进了相州,就放你们离开。”

得到宋徽宗当众承诺,吴韵稍微放心下来。

吃完饭,众人休息了一夜,养好精神,接着赶路。

此时,完颜宗望已经攻下滑县。

他为什么攻打滑县呢?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虽然吴韵等人趁着夜色悄悄地离开,还是被当地的一个地主发现了。

由于大军驻扎在滑县,他家的粮食全部被充军了。

他的小儿子被饿死了。心怀怨恨的他发现宋军要跑,就跑到金营告诉完颜宗望了。

完颜宗望一听这个消息,大笑,连老天爷都要帮我。

他立刻下令攻占滑县,却没想到遭到了比前几次更加猛烈的反击。

在死了一千多个大金勇士之后,他一刀将那个告密的地主给砍了。特么的,这一定是宋军的诱敌之计。想要赚我来攻城。

杜社听到这个消息后,又给他献计。让他劝降滑县的守军,若是能劝降,则消息为真;若是不能劝降,则消息为假。

第二天,他将劝降书射向城头,并派人在城下大声喊话:“你们的皇帝都跑了,你们还要为他卖命吗?归顺我大金,我们保证不杀俘虏,每日一稀一干。给你们两个时辰考虑,不答应的话,等我们入城以后,屠尽城里所有人!”

金军的威逼利诱虽然没有打动守城将士的心,却打动了城内地主的心。他们害怕金军入城以后搞大屠杀,再加上皇帝确实跑了。几个城内的大地主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带人偷袭东门。

最终,由于东门的守卫力量薄弱,被他们偷袭得手,然后引金兵入城。

剩下的禁军将士拒不投降,和金军巷战,直到全部战死。

望着将近一千个大金勇士的尸体,完颜宗望愤怒极了,下令部队三日不封刀。而自己则带着一万主力部队追赶宋徽宗。

再说吴韵这边,经过大半天的赶路,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相州城下。和宗泽只隔了一个金军营寨。

面对两万的金军,他丝毫不惧怕。堂而皇之地在金军营寨对面扎营。

为何?

因为金军不仅要面对他们的两万五千大军,还要面对城里的宗泽一万多人。

金军处于不利环境,面临宋军的两面夹击。

而且这两万金军里面还有韩民毅的四千残兵,士气比较低落。

所以,吴韵认为这一战能够打,而且要尽快打。

十二月十一日,吴韵指挥两万禁军在金营对面列阵。

号角吹响,战鼓擂响。

相州城的宗泽看见远处宋军的龙旗,知道太上皇来了。他立刻打开城门,也金营对面列阵。

面对两面夹击的宋军,金军宿将银术可分兵对抗。他认为应当集结大部分力量攻击南面的宋军,只要打败他们,抓住他们的皇帝,这一战就结束了。

于是他将金军本部一万骑兵对战南面的宋军。剩下六千步兵和四千韩民毅所部对战北面宋军。

本来他的战术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南面的宋军的统帅不是皇帝本人,而是吴韵!

银术可亲自带领金军的骑兵部队,将他们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三千人,引诱对方弓箭手放空箭。第二梯队四千人,为冲锋主力。第三梯队分左右两翼,与第一梯队的人汇合后从侧面攻击宋军阵型。

吴韵站在帅车上,看着敌军的阵型,知道如果不‘弃车保帅’的话,大家都要完蛋。

他将从金营抢来的两千匹马给捧日军,让他们带着皇帝从左翼突围,然后和宗泽前后夹击韩民毅所部。然后将剩下的禁军分为三个部分。

左翼全部由禁军各级将领组成(除了弓箭手将领),他们穿着士兵的衣服,目的就是护送太上皇突围。可以说吴韵将整个禁军最精锐的力量都交给了左翼,一共两千步兵和两千骑兵。

而他自己则率领一万五千中军对抗金军主力。

剩下的六千步兵里全部都是盾牌手和长枪手,被他放在右翼防御金兵侧翼的攻击。

这是一个大胆的战术,因为他的中军没有防御力量,只有长刀兵和弓箭手。他们的方向只能是前进或者死。

这对于任何一个懂军事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

一般来说,中军的防御力量应该最强,因为主帅都坐镇中军。一旦中军被打败,全军就会崩溃。

基本上是个将领都会这样想,银术可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吴韵不这样想。

因为他这个主帅是临时的,真正最重要的人物在左翼。

而他要做的就是给左翼的宋徽宗他们突围争取时间。

此时,他穿上龙袍,坐在帅车上,车后插着龙旗。

银术可以为宋徽宗在中军,所以亲自率领最精锐的四千骑兵冲阵。

鼓响三通,战争一触即发。

吴韵拔出手中宝剑,指着相州城的方向说道:“全军按照本帅的命令行事!我将带领你们突围,只要到了相州城就可以活命!”

众人望着相州城的方向,眼中迸发出求生的渴望和对金军的仇恨。

金军这边,银术可一看士气鼓舞地差不多了,举起手中的长枪,说道:“第一队,冲锋!”

只见三千金军骑兵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保持阵型向宋军冲来。

其声势之大,地面都被震动,老虎见了都掉头就跑。

中军的士兵不自觉地双腿微颤,瞳孔缩小。面对这种场面,是个人就会恐惧。

吴韵也感到恐惧,这是他第一次面对大规模骑兵的冲锋。这种气势就像海啸来临,雪山崩塌一般。他只感觉肾上腺素飙升。但是他明白自己不能慌,如果主帅都慌了,那么所有人都会失去战斗意志,都会死。

只见他高喊:“不要慌,等他们靠近了再射。一切听我口令!”

五百步,吴韵冷静地观察敌人的马速。

四百步,他依然无动于衷。

三百步了,他还是不言不语。

两百步了!吴韵皱了皱眉,然后端起神臂弩,一箭射翻一名骑兵。

金军骑兵依然向前冲锋,没有丝毫停留。

他在心中数了数时间,拿起另一个神臂弩,又一箭射翻一名骑兵。

从两名骑兵被射翻后跌落的距离来对比,他发现金军骑兵没有提速。

此时,金军骑兵离他们只有一百五十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