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坐而论道(2 / 2)

“有道士族?”王音听到一个新名词。

“对啊,有无道的皇帝,就有无道的士族啊,那么也有有道的士族啊。”

“何为有道?”王音脸色稍缓,急忙问道。

其实东汉末年,灵帝昏庸无道,大行商贾之事,使得很多士族跟风堕落,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当时世风日下,人心奸诈诡异,其始作俑者就是灵帝。(关键是当时的生产力跟不上,大行商贾反而使得百姓更加贫弱。)

“安贫乐道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啊。”吴韵翻了翻白眼,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然后又说道:“所谓君子,安贫乐道者啊!”

其实说的容易,但是世上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尤其是在当时的士族中。谁没有个三妻四妾,哪个不拿钱向皇帝买官,向十常侍贿赂?看看朝堂衮衮诸公,袁氏贪图权力,杨氏谋求利益,再看看地方上的郡守、县令,有多少不是花钱买官的。

“吾日三省吾身!”

“对的对的,大人坚持!君子不易!”(指君子不改志向)

为了防止原主的父亲去修仙道,吴韵赶紧又说:“大人,何为道?“

“道?朝闻道夕可死矣!“

“道可道,非常道。是因为民之所求不完全相同,但总的来说是吃饱穿暖。民之道不同于士之道,士之道在于确保民之道可行。“吴韵直视王音双眼,继续施展『说服』技能。

王音双眼终于转起了蚊香圈,点头道:“使百姓能吃饱穿暖,确实是君子之道。“

“大人应当内修兵甲以御强敌,外养流民以积民望。待天时改变以图自保!“

其实当时很多士族都察觉到天下要乱了,都在暗中积蓄力量,不然凭什么袁绍能那么快崛起,就凭那个四世三公的名头吗?

吴韵为什么要王音早做准备,因为他想要琅琊王氏投资刘备,这样在刘备入主徐州的时候,帮助刘备快速稳定徐州。他这样做既没有干扰历史进程,也没有放任徐州的百姓不管。琅琊王氏作为徐州的顶级士族要肩负起保护徐州百姓的重任。而且这样做也许可以加速刘备势力的发展,试想下,如果没有曹操的屠徐州,诸葛氏也许不会南下荆州,那么刘备站稳徐州后会否提早招募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以刘备的武,诸葛亮的文,徐州的富庶,是否会提前结束三国之乱?

“确实如此,吾赋闲在家就是看不惯朝堂上的乌烟瘴气,吾儿乃王家麒麟子也。“王音的眼里闪过一丝叫做野心的东西。

“大人,这徐州若无英雄不可得,我愿外出为大人寻得英雄!若我访得贤才,还请大人答应举其孝廉。“

“我答应!快去。“

“另外琅琊诸葛氏内英杰辈出,大人不妨派人交好,甚至是联姻!大人答应吗?“

“吾答应。“

“大人,黄铜令。”

“哈哈,此乃黄金令,持有此令者如见家主。”

吴韵心中大呼卧槽,『说服』大法这么好用的吗?早知道直接说服完事,害得自己死了多少脑细胞啊。

返回